大公网讯(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应江洪)白露染秋色,山河映韶光。金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的天山天池景区,九月的万物酝酿着秋的况味,高爽的凉风带来了独属于这个季节的情愫。若要用一个“地名”来概括秋天的美好,最适合的地方就是新疆。而在层林尽染映衬下犹如蓝宝石一般的天山天池,更是令人如痴如醉。
在新疆人眼里,天山是有神性的山,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天山天池在博格达峰的半山腰,被四周的群山环抱,是由第四纪冰川消退形成冰碛堤堵塞冰川谷而成的天然湖泊。冰碛湖在我国并不罕见,但能像新疆天山天池这般美的冰碛湖就并不多见了。天池四季景色俱佳,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备极赞赏,有“瑶池仙境”“天山明珠”的盛誉。
天池湖面海拔1900余米,南北长3000余米,东西最宽处1500余米,犹如是一面挂在博格达峰下的半山腰上的镜子。抬头远眺,博格达主峰与左右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峰顶的冰川积雪,闪烁着皑皑银光,与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
传说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筵歌,留下千古佳话,为天池赢得“瑶池”美称。如此旷世奇景,受到历代文人的赞赏,如邱处机、纪晓岚、郭沫若、金庸等都曾登临此处,一览圣景。
站在天池边眺望,池中散乱点缀的游船缓缓荡漾,扬起阵阵浪花,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美轮美奂。沿着围绕天池而建的栈道行走,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湖水,山水连天,融为一体,真是一幅绝美画卷。
登临天池西南岸海拔3056米的马牙山上极目远眺,层峦叠障,气象万千。俯视天池水面,呈半月形,春夏时分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到了秋天仍是苍翠欲滴,不论是乘船游览,还在沿湖畔漫步,目之所及皆是云杉塔松,挺拔苍翠,漫山遍岭,遮天蔽日。不少游客会选择夏季来天池避暑。然而秋天的天池,却令人更为着迷。在这个季节里,天池的天空湛蓝深邃,白云如絮,湖水更加幽深清澈。泛舟湖中,两岸层林尽染,墨绿的塔松,火红的皂角,还有金黄的白杨树和白桦树,把一池秋水染得五颜六色。
在天池东岸,有一座“西王母庙”。此庙香火鼎盛,又称娘娘庙。道教将西王母视为玉皇大帝的太太,据史料记载,娘娘庙当年建筑规模宏大,香火旺盛,1932年毁于战火。1992年,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庙遗址重新兴建了一座庙宇。现庙内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庙部分遗物,如古钟、瓦当、壁画等,吸引不少游客或徒步或坐船前往。
在古老的博格达峰下,除了大天池外,还有一对东、西小天池。东小天池位于天池主湖东面500米,是天池主湖泄水而形成的。传说是小飞龙的巢穴,又称飞龙潭,又传说这里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西小天池在天池主湖脚下两公里处的路旁,水面状如满月,池水清冽幽深,塔松竞秀,披绿挂翠,传说它是西王母的洗脚盆。一大两小天池皆为西王母的专属,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天山天池北岸的白杨沟是天池景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金秋时节,混杂在云杉纯林中的桦树和各种灌木,以及河谷中的山杨、密叶杨等都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幻着颜色,唯有雪岭云杉一年四季都保持着绿色的风采。置身其中,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这壮美异常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