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香港中学生走进齐鲁大地 寻中华文化脉络

2024-11-25 15:04: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学生在黄河入海口合影留念。\大公报记者胡卧龙摄

  11月18日至23日,“薪火相传”平台系列:“山东省东营、淄博历史文化探索之旅”活动在山东举行。来自港大同学会书院、顺德联谊会总会胡兆炽中学以及曾璧山(崇兰)中学的香港学生走进山东东营、淄博两市,通过探访、体验当地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了解国家多元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港大同学会书院学生唐瑞平告诉大公报记者:“通过此次交流,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脉络,与之前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更能理解‘薪火相传’的主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之根、薪火之源。”

  在东营市黄河中学,鲁港学生共聚一堂,以别开生面的粤普对诵方式,诵读带有“黄河”元素的古诗名篇;一同学习剪纸特色课程;一起听吕剧、学吕剧、唱吕剧;共同完成书法作品,并互换礼物……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普通话字正腔圆,粤语铿锵有力,鲁港学生诵读这些传颂千古的名篇,“以诗会友”,收获满满。来自港大同学会书院的施清怡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诗词的对诵和交流,我发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澎湃气势,让我更加明白了黄河的雄伟、壮阔,也懂了为什么黄河是母亲河。”

  对于第一次接触剪纸的曾璧山(崇兰)中学学生韦晓峰来说,剪出一个葫芦形象的剪纸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手之后,韦晓峰发现只要细心去做,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韦晓峰拿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告诉记者,“一个好的作品需要大量时间去打磨,我非常佩服把这些技艺传承下来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毅力。”

  吕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香港学生们穿上戏服,跟随吕剧老师一起做动作、唱戏词,感受地道的吕剧韵味。

  港大同学会书院胥梓轩是一名粤剧迷,他发现粤剧和吕剧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打错了节拍都叫“撞板”。他希望吕剧能够走出山东,多到香港交流,让更多喜爱传统戏曲的香港戏迷一饱眼福。(大公报记者胡卧龙)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