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为王的年代,福建泉州这座低调的“文青圣地”,不是靠打造几条网红街来营造“网红气质”,而是靠千年商都的文化积澱而持续吸引游客。
“文化,是泉州的最大IP。”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蔡战胜告诉记者,泉州要做强“1个IP”,那就是世遗超级IP。他说,泉州通过宋风古韵、闽南文化鲜明的城市基因,打造了“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等品牌,新媒体网络曝光量均超10亿。“去年以来,泉州22个遗产点中,有15个每日接待量超2万人次,其中泉州古城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作为闽南地区渔家女的传统穿戴习俗,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如今成为年轻人拍照的必备项目。
蔡战胜表示,泉州会持续推出“一县一桌菜”“文化一台戏”,让游客有更多的体验选择。泉州还下功夫推动古街巷、古建筑、老手艺等保护传承,让游客可以在泉州古城漫步时,感受到一砖一瓦都是历史,一街一巷都有故事。“我们改造提升凋零的工艺美术厂,使剪纸、雕刻等36种老手艺焕发生机。”他说,首先让原住民认可当地的人居环境提升,保持了社区韧性,延续了烟火气。“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志愿者将泉州非遗文化、闽南文化搬上街头、写进课本,让人人皆是讲解员、人人能讲‘泉州故事’,让各地游客感受到泉州温暖。”\大公报记者卢静怡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蔡战胜
“泉州会持续推出‘一县一桌菜’‘文化一台戏’,让游客有更多的体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