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日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5年“五一”假期,该省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旅游收入371.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分别增长4.6%、4.8%。
河南省文旅市场繁荣有序、向新向好。
河南文博场馆紧扣馆藏特色资源,结合数字技术和创意活动,呈现“展览多元、科技赋能、文创出圈”的整体特点。“五一”假期,全省文博场馆接待观众484.6万人次,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5500余场次,其中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接待观众10.8万人次、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接待观众9.9万人次、殷墟博物馆接待观众7.3万人次、河南博物院接待观众7.2万人次,成为吸引省内外观众的热门“打卡地”。
河南多地推出主题鲜明、类型丰富的特色产品,涵盖亲子、研学、康养、红色等多个领域。银基动物王国、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萌宠互动圈粉亲子家庭。周口野生动物世界推出“杂技演出+动物互动观赏+机械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体验套餐。
洛阳市“汉服”体验持续火热,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丽景门等汉服打卡景区日均人流量突破万人次。焦作市以“场景即消费”为核心,推出一批“夜经济”“微度假”等多元消费空间。许昌市推出“率性三国 春游魏都”三国文化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古城巡游、NPC互动,带领游客穿越三国。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春夏时节,河南各县区紧扣文旅消费新趋势,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打造差异化旅游品牌。“信阳小院”经济展现出强大活力,浉河区茶山周边的归拙园、枕溪秘境等特色民宿“五一”期间入住率达100%,游客可体验茶艺、手作等,感受“慢生活”哲学。惠济、兰考、卢氏等地推出多条旅游线路,串联乡村特色景点,感受黄河沿岸繁花村韵之旅。
各大景点探索“解题”新思路,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红旗渠、老君山等景区推出机器人迎客、互动、搬东西等服务,解锁“科技+文旅”新玩法。朱仙镇双主题音乐公路串联开封古城、岳飞庙等文化地标,助力游客“一路畅游、多点打卡”,吸引众多游客前去体验。开封上新御河夜游项目,沿河两岸以声光电技术再现宋词意境,配合特色文化表演,带游客们感受有水、有景、有文化内涵的魅力之旅。
非遗传承创新焕彩。河南多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呈现方式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带游客领略文化魅力。郑州阜民里街区“非遗手作消费季”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空间。商丘火神台飞天威亚秀融合非遗与国潮,吸引大量游客。许昌神垕古镇开窑“盲盒”体验,带游客感受千年窑火魅力。新乡平原湖公园“千年文脉・非遗新乡”嘉年华,让游客尽享非遗盛宴。
河南各地围绕游客需求,从政策惠民、服务升级、安全保障多维度着力,以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打造优质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