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记者 汤艾加
两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洞庭湖物产丰富,让这裏的民众深谙饮食之道。近年,香港开始兴起食辣,尤其是湘菜渐渐受人关注。湖南味馆总厨罗洪德自2009年来港开拓湘菜的餐饮市场,见证湘菜在香港的发展步伐。
回忆初衷,罗师傅说:「湖南人对辣尤其偏爱,一餐没有辣的就浑身不自在。湖南人爱吃辣想必是融合在基因裏,湖南小孩子第一口吃辣的时候,都表现得相当淡定。」他2009年和家人来港旅行,寻觅半个香港不见湘菜馆的踪影。品尝不到湘菜的困惑,也让他发现了契机,决心在香港开创湘菜事业。
味道以香辣为主
罗师傅说,刚开设湘菜馆的时候,市民对於湘菜与川菜不容易分得清楚,以为辣的中华料理就是川菜。事实上,中国以辣入菜的省份很多,其中湘菜以香辣为主,多选用新鲜辣椒入馔,也会将辣椒经过醃渍作为调味品进行烹饪,用乾辣椒的菜式并不多。曾有顾客到店裏表示想吃水煮鱼,但在湘菜裏没有水煮系列等汤汁很多的菜式,多以煨、炖、腊、蒸、炒为主,做法多变。
粤菜常用的调味品是豉油、盐、糖,而湘菜的调味品鲜有糖的身影。他说,湘菜烹饪过程中基本不加糖,很多湖南人初到广东会吃不惯,觉得菜都是甜的,但生活久了,开始慢慢懂得品尝粤菜的鲜美。在港开设湘菜馆,他坚持地道的湘菜做法。罗师傅说:「湖南老乡到湘菜馆吃饭,想吃的就是地道的口味,一解思乡愁。香港本地的客人我们也非常重视,但刻意在口味上迎合,也就失掉了湘菜的精髓,不同的菜式,多品尝几次也就习惯了。很开心的是通过湘菜,也传递了湘菜的文化。」
大鱼头嫩而不腥
曾有本地的朋友通过各类不同菜系在香港的餐厅,进而逐渐了解中国的广阔,人文的厚重,而寻到了对国家的认同。「有客人刚来的时候第一次品尝湘菜,也不知道这是湖南菜。他因为喜爱湘菜的口味,回家后开始上网搜索湖南的资料,随后专程前往湖南遊历,留下美好印象,也让他逐渐解开了对於内地的偏见。这种小插曲也让我做湘菜更有了一种动力和使命感,对於我的坚持更是一种肯定。」
他续说:「为了坚持地道口味,餐厅七成的原材料从湖南进口。辣椒在湘菜裏佔有重要地位,湖南水土长出来的辣椒是湘菜的灵魂。洞庭湖是湘菜灵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出产的甲鱼优质鲜嫩,大鱼头嫩而不腥,各种鲜美的小鱼更是数之不尽。近日是湖南的莲藕盛产季节,莲藕尖的脆嫩令人垂涎,当下还是小龙虾的盛产季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季节过了,想尝一口惦记的食材,那就是又一年的时间。
餐饮业今年受到了莫大的挑战,罗师傅说:「近来疫情反覆,自己每天紧繃着神经在经营。日常严格的消毒,就是为了让食客吃得安心,幸而业主体贴主动降低租金帮助渡过难关。至於人手问题,只好全家上阵,一人身兼数职,例如太太除了当前台接待,也会化身传菜员,共同面对难关。无奈最近湖南多地水害严重,食材减产单价上涨。但是,我相信难关很快便会过去。」
夏日开胃湘菜
剁椒鱼头
选用新鲜的水库鱼头,开边分别铺上剁椒(红)和泡椒(青)清蒸。新鲜的水库鱼头,成长环境水质洁淨,没有泥土腥味。鱼头在蒸的过程中吸收秘製剁椒(香辣)和泡椒(酸辣)的味道,一碟可满足两种口味。
尖椒鲍片
尖椒鸡杂是湘菜裏的经典菜式。整道菜酸辣的精髓来自於尖椒和酸萝蔔,是相当下饭的家常菜。罗师傅就地取材,选用香港常见的新鲜鲍鱼切片替代鸡杂,用地道的湘菜方式烹饪,鲍鱼鲜嫩爽脆。
宁乡花猪肉
湖南以天然食物替代饲料餵养黑猪。通过以这种方式餵养的黑猪,肉质细腻紧实却不老,且营养丰富。配合辣椒带出肉香,吸收了猪肉的油分,口味微辣清香,猪肉肥而不腻。
清炒苦瓜
湖南苦瓜口感清脆,苦味足却不浓烈,受到不少人的喜爱。清炒苦瓜口味微辣,是夏天餐桌的常备良菜。
香辣口味虾
夏季是小龙虾盛产的季节,肉质饱满,香飘四溢。湖南口味虾味道独特,经过秘製酱料的熬煮,美味的酱汁穿透虾壳缝隙被虾肉完全吸收,既带出虾肉富有弹性的肉质,也让虾肉饱满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