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新疆 > 地州 > 正文

听!这里是五家渠

2024-03-22 14:57:33大公网 作者:张琳琳 蒲子璇 任斐斐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视频制作:祁佳萍

我的家乡在乌鲁木齐以北的小城镇

听说从前只有五户人家和一条渠

父辈们跟随王震将军四九年来到这里

屯垦戍边把青春血泪洒满这土地

我的父亲六四年复员后来到这里

他说小镇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

我的母亲为了爱情坐着那绿皮火车

五天六夜千里艰辛只为了那誓言

呜~~那岁月,像一条河……

  微风轻拂,阳光正好,漫步在五家渠,听着风筝乐队队长刘柱创作的民谣《五家渠》,一起仰望父辈们艰苦创业的故事,一起回想露天电影院的欢笑,一起回味车站旁的牛肉面,一起在微风不燥的季节里,骑着单车,去猛进水库看候鸟和夕阳。

  关于这座城市的一切,似乎都藏在他的浅吟低唱里。刘柱说,《五家渠》是写给故乡的歌,是写给兵团人的歌,歌里有你、有我、还有他。

  一座城是一首歌的精神摇篮,一首歌是一座城的声音名片。

  因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

  一段民谣里质朴的故事,唱进了许多五家渠人的心里,它不仅勾起五家渠人的集体回忆,更燃起许多人对五家渠这座军垦新城的向往和憧憬。

  写给故乡的歌

  如果说流行音乐如大海波涛,汹涌地掠夺听众的情感,那么民谣则是一条小溪,涓涓细流丝丝浸润人心。

  3月20日,在一场音乐直播中,刘柱又一次抱着吉他唱起《五家渠》。热闹的直播间里,动人的旋律从他略带颗粒感的嗓音里流淌出来的时候,他竟然泪流满面。

  那些关于五家渠的故事,在他淳朴低调的吉他伴奏里,缓缓流淌,一一回望。

  有网友留言:“这是属于五家渠的歌,每一句歌词都无比熟悉,那就是我们童年的故事。”也有网友说:“温暖的声音和旋律,娓娓道来我们儿时的记忆,一座小城在民谣中弹唱,记忆的共鸣在心中回响。”

  一首歌,一座城。

  或许,我们会因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或许,因为一首歌,从此他乡成故乡。

  刘柱没有想到,在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七年之后,这首《五家渠》还有这么多人记得,还有这么多人喜欢。

  有网友留言:坐在五家渠的夜里,单曲循环这首独属于五家渠的歌,想起那些过往的岁月,热泪盈眶。

  看到这些,刘柱很感动,也很意外。

  “作为一个音乐人,我希望我的音乐可以抚慰人心,更能传递温暖。”他说,音乐的路上他有一个执念,就是写一首关于故乡的歌,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或者灵感。

刘柱正在演唱《五家渠》。(张琳琳 摄)

  2017年春节,他带着女儿回五家渠,女儿无意间问道:“爸爸,五家渠在哪?”

  他很自然地哼唱了一句:“我的家乡在乌鲁木齐以北的小城镇……”,旋律从耳旁掠过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了那个童年的自己。

  “回家的路上,许多歌词和着旋律一起脱口而出,这首歌好像在我的脑海里存在了许多年,只需要一些岁月的沉淀,将它重新整理出来。”刘柱说。

  在这首民谣的创作中,刘柱以朴实的叙事口吻,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历史,五家渠的经历过往,一代人儿时的记忆,轻轻柔柔地吟唱出来。

  在编曲上,他特意加入小号。他说,军号,是兵团人记忆深处的乐器,它浑厚嘹亮却又悠长的音节,像戈壁滩上突然流出的河水,波光粼粼,潺潺不绝,注入时间的空间和血管的渠道里。号声响起,便会让人想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风筝乐队在五家渠市文化中心演出结束时与现场观众合影。(张琳琳 摄)

  在刘柱心里,这首歌像什么呢?

  “像印记。”刘柱不假思索地说,他把兵团人的经历、故事、坐标串联起来,用音乐的方式,唱响一座城市。无论这些印记清晰、鲜明,亦或模糊、褪色,都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心跳,是最为温柔动人的表情,关乎着一群人的情感传承。

  露天电影院的星空,旱冰场舞会上的爱情,冯家海子嬉闹的水鸟游鱼,还有车站旁的牛肉面……民谣唱出来的都是故事,这些属于我们五家渠人的独家记忆,唱出了许多人的青春,也勾起许多人对五家渠这座城市的憧憬。

  唱给兵团人的歌

  一段熟悉清新的旋律,一些生动诚挚的话语,歌词里是五家渠的故事,画面中有五家渠的风景。

  “我的父亲六四年复员后来到这里,他说小镇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我的母亲为了爱情坐着那绿皮火车,五天六夜千里艰辛只为了那誓言……”刘柱说,这几句歌词,是最打动他的地方,这是父母的故事,每次唱起都会湿了眼眶。

  “70”后的刘柱是一名兵二代。从小听着父母讲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历史,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宛如电影胶片,在他的脑海里一遍一遍地回放。

  “这首歌是唱给我们兵团人的歌,我们六师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老部队,70年前,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铸剑为犁、屯垦戍边,我们的父辈把青春和热血,奉献在这片土地上。”刘柱说,无论走到哪里,兵团精神都是他血液里最纯正的底色。

  提起歌词里的故事,刘柱有些动情地说:“那是我父母一辈子的故事。”

  1964年,刘柱的父亲刘爱林参军复员,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兵团,被分到五家渠原工程处。他和战友住地窝子,啃窝窝头,在戈壁荒漠钻井,在寒冬腊月修路建房。塞外的风吹裂了他的脸庞,吹硬了他的肩膀。

  第二年,刘爱林给江苏老家的恋人谢素兰打电话,说:“这里很苦,条件很差,你想好了,来吗?”

  “我来!”电话那头谢素兰坚定的回答。

  为了那句誓言,谢素兰第二天就坐上了西去的绿皮火车,五天六夜进疆后又坐上汽车,几经辗转,跨越三千多公里来到五家渠。

  见惯了江南郁郁葱葱的枝繁叶茂、温煦和风的柔和舒适,边塞一望无垠的沙漠、寸草不生的戈壁、漫天飞舞的沙尘,将谢素兰拉回现实。有一个瞬间,谢素兰甚至有些后悔没有听父母的话……

  但为了爱情,谢素兰义留了下来。

  那一年,他们结婚了。在戈壁滩上的一个地窝子里,他们贴上红纸剪出的“囍”字,在战友的祝福声中,完成了这场极致简单的婚礼。而那,却成了父母最浪漫的记忆。

  “我们兵团人的爱情朴素平淡,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却经得住大漠风沙的侵袭,经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刘爱林说。

  婚后,刘爱林和谢素兰孕育了5个儿女,一路相伴走过了几十年,孩子们长大了,去外地发展,但老人却还是不舍得离开五家渠。

五家渠一景。(祁佳萍 摄)

  曾经五户人家一条渠的小城镇,如今已经是绿树碧水、鸟语花香。

  春日的午后,阳光从窗外飘洒进来,刘爱林会打开随身听,听着儿子哼唱他们的故事,很温暖。

  “兵团人的故事,值得我用一生来歌唱。”刘柱说。

  属于你我的歌

  在《五家渠》中,唱到北边天然湖畔的冯家海子,唱到八一影剧院前的旱冰场,唱到岁月的尽头,唱到记忆的深处。

  刘柱说,小时候,每到周末,他就会去车站旁的牛肉面馆吃上一碗五毛钱的牛肉面,然后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背着吉他去猛进水库看夕阳和候鸟,那些纯粹的时光永远值得怀念。

  在他的记忆里,猛进水库宽阔的湖面映着碧蓝纯净的天空,坝堤下的树林深邃幽静,密密匝匝的野草蓬勃茂盛;湖面上游曳着成群的候鸟,时而捕食,时而嬉戏,时而展翅飞翔。

  今年过年回家,刘柱和朋友去水库堤坝上走一走,看着冰封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游人穿过七彩长廊,欣赏晶莹剔透的冰雕灯展,这样热闹的画面,很熟悉也很陌生。

  “现在的猛进水库成了旅游景区,看着和小时候不一样了,但比记忆中更美好。”刘柱说。

五家渠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夕阳下的郁金香。(祁佳萍 摄)

  一路走来,是音乐给了刘柱无限的力量和乐趣。

  从小,刘柱就对音乐很痴迷。他家兄弟姊妹五人,刘柱是老小,父母寄予他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读书,上大学。但8岁那年,电视里成方圆抱着吉他弹唱《童年》样子,犹如一颗音乐的种子,深深扎入了他的心里,让他热血沸腾。

  小小的他指着电视上的那把吉他,大声告诉父亲:“我要那个,就要那个!”

  没想到,生日那天父亲竟然让哥哥去乌鲁木齐买了把吉他送给他。从此,他只要有空闲时间便抱起吉他,自学自弹起来。

  1993年,20岁的刘柱在五家渠原皮革厂技校和同学焦旦组建了风筝乐队,音乐风格通过最初的城市民谣逐渐融入了Blues以及Funk的音乐元素,曾经在新疆范围内组织巡回演出。

  “那时候,为了省钱买乐器,大家每天啃着馒头,却还是像发了疯的小傻瓜一样,每天不停地唱。”刘柱说,现在想来,那段岁月,不仅提升了他的音乐水平,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的积淀。

  3年后乐队解散,但刘柱从未停止追逐音乐的梦想。1997年,他参加成人高考,考入新疆艺术学院作曲专业。2012年,新疆艺术学院成立现代流行音乐专业,刘柱受聘吉他教师从事音乐教学。

  “音乐的路,是越走越美的路,所以我并不喜欢别人说坚守,我们的的确确沉浸其中并乐此不疲。”刘柱说。2014年5月,刘柱又重新组建风筝乐队。这些年,每次演出,他都会唱起《五家渠》。

风筝乐队在五家渠演出。(张琳琳 摄)

  拾韵乡愁,守望的不只是故乡风情的温暖,更是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家渠》是属于你我的歌。”刘柱说,这首歌唱出了兵团人最深的回忆,当猛进水库变身国家4A级景区,当乌鲁木齐以北的小城镇变身为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主战场,乡愁萦耳的五家渠还会唱出新时代的故事。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