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新疆 > 焦点 > 正文

新疆旅发大会来了 | 车师古道公众考古活动亲历:翻达坂蹚冰河 探秘丝路古道

2023-06-12 10:22:03大公网新疆文旅频道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初夏,跨越天山南北的车师古道冰雪消融,流水潺潺。空中俯瞰,东天山山峦起伏,风光壮美,仿佛一幅幅山水画。经历了翻达坂、爬雪山、蹚冰河的艰辛跋涉后,眼前这一幕美景,让近30名来自考古、历史学领域、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公众代表和媒体工作者感慨万分。

  6月3-6日,我参加了“踏着古道游新疆·车师古道公众考古”活动,跟随考察队挺进天山深处,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探访千年古道的秘密。

考察队一行合影。刘萌萌摄

  汉唐古道 西风瘦马

  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深处,遗留着众多沟通天山南北、大漠东西的古道,千百年来,它们组成了四通八达的新疆古代交通网络。

  据唐代《西州图经》记载:“他地道,右道出交河县界,至西北,向柳谷,通庭川四百五十里,足水草,通车马。”类似的记载还见于《新唐书·地理志》所记交河——北庭柳谷通道:“交河……自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又北入谷百三十里,经柳谷,渡金沙岭,百六十里,经石会汉戍,至北庭都护府。”

考察队一行在吐鲁番参观。刘萌萌摄

  “他地道”也叫车师古道,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吐鲁番市鲁克沁镇出发,向北越过天山至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大龙口,这条比绕道乌鲁木齐缩短近200公里旅程的丝绸之路古道,从史料中走到了我们的眼前。

  “据在敦煌发现的《西州图经》残卷(伯2009号文书)记载,西州(今吐鲁番)境内有11条交通路线存在,贯通东、西、北三方,在多条可通行山路中,选走车师古道是最为便捷的,沿途驿站甚多。”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勇说,车师古道至今仍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风貌,沿途有古代堡垒遗址、烽燧、野狼谷等人文景观,也有石门、天堑、瀑布等自然景观,这也验证了这条古道曾经的繁华。

陈凌教授遇到了在新疆考古时招募的当地工友。刘萌萌摄

  为摸清家底、传承文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欧亚考古工作坊联合举办踏着古道游新疆·车师古道公众考古活动,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的新模式。

  按图索骥 重回丝路

  从吐鲁番市出发,驱车出城,向西北而行,过往的车辆越来越少,只有进山拉矿石的卡车偶尔迎面驶来。

  行驶30公里后,眼前的景色渐渐丰富起来,一边是高低起伏的山崖,一边是宽阔的大河沿河,远处山脚下一片土屋和数顶毡房,就是亚尔乡牧场,也称五星牧场。

  这里是从吐鲁番入山必经的第一站。

参观吐峪沟石窟的嘉宾。刘萌萌摄

  “你看这些其貌不扬的石堆下,分布着古代游牧民族的墓葬群。”随行的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指着路边散落的大大小小的褐色石堆说。

  向导魏东介绍,沿大河沿河逆上,途经红柳河、三岔口,便到了石窑子,从这里起,古道就只能步行。“石窑子”是一处简陋的石头窑洞,不知修建于何时,旁边是石头垒成的露天羊圈,是天然的露营地。

  几场夏雨后,山路旁杂草丛生。顶着烈日,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沿狭窄的山路开始了艰难行进。行至半途,高高的石嶂凸现于前,中间的裂缝如刀劈斧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陈婷在这里久久矗立。

从石窑子出发的考察队。刘萌萌摄

  东汉时期,著名战将耿恭守卫疏勒城,最后通车师古道而行撤回玉门关。“我在想,耿恭在这条山路上,定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些誓死戍守边陲的勇士们如何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是如何在山泉边饮马、砍柴、支锅造饭。”陈婷说。

  《长行坊支贮马料文卷》(1973年出土于阿斯塔那506号墓)中记载:“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若干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

  “岑参以判官之职,常常由北庭出发,前往西州之交河城公干,驾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他所经行的路线,便是这条古道。阿斯塔那与哈拉和卓唐代墓葬出土的长行马文书中所见酸枣戍、柳谷镇等地名也都在这条古道上。”于志勇说,长行坊是唐朝政府为服务军政事务、官使往来以及交通通信而设立的马坊机构,也是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和治理的历史见证。

考察队在车师古道上需要过数条冰河。刘萌萌摄

  漫步在古道,不仅要穿越崇山峻岭、壑深水急,更要翻越飞鸟难过、草木不生的琼达坂,这里海拔3400米,积雪终年不化。

  然而正是这样的大山之巅,一座废弃的地表木制建筑吸引了建筑设计师于小鹏。“建筑依稀还能辨认出直径在40厘米左右的立柱、榫卯,推测应该是汉式中原建筑制作技艺,这进一步说明西域与中原保持着密切联系。”于小鹏说。

  站在琼达坂上眺望绵延不绝的雪山,令人不禁想象,南来北往的客商赶着运货的骆驼、马匹,在古道上云集交流,该是怎样一番盛景。

  如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两地的牧民牲畜转场依然经由此道,商贩还偶有经古道运卖农牧产品。

  车轮留痕 繁华重现

  6月6日清晨,28岁的马飞起来,喂养好马匹,招呼考察队一行人准备下山,历经两天一夜的艰辛跋涉,考察队一行即将到达目的地——泉子街镇。

  下山路树木稀少,马匹走在近50度的斜坡上,小路仅有两拳宽,一边是山脊,一边是深深的沟壑。周围碎石密布,马蹄像是踩在滑板上,每走一步,马小心、人担心。

马队行走在车师古道上。刘萌萌摄

  “听父辈说,他们常常骑马赶着牛羊穿越这条古道从吉木萨尔县到吐鲁番去售卖,换回来一些粮食、干果。”马飞说。

  “车师古道不仅是古代联通天山南北的重要交通线路,也是草原游牧部落与绿洲农耕部落之间物资交换人员往来的通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陈凌说,这条古道促进了历史上各民族经贸发展、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

  在山下,考察队一行偶遇了徒步爱好者毛林,这是他第二次来车师古道。“古道一路不仅有野狼谷、滴水观音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两头还串联了天山天池、江布拉克、火焰山、葡萄沟等重要景区,值得一来再来。”毛林说。

  丝路驼铃渐行渐远,这条古道因自然景观奇特、历史遗存众多,去年入选了新疆十大丝绸之路古道游线路。

  马飞和舅舅趁着这股东风成立了马队,主要是接待像毛林这样的户外爱好者,为他们做向导、提供后勤服务。

  如今,古道已建设成为车师古道野狼谷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景区距离乌鲁木齐市220公里,与吉木萨尔县城相距32公里,有县、乡公路直达,每年接待游客十余万人次。

  公众考古 盘活文物

  “古道与沿线牧业点、村落、乡镇、营地、景区、文物古迹等配套开发利用还需统筹考虑。”结束考察之行,新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党志豪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自己的感悟。

  “考古发掘现场并不具备随时随地向公众开放的条件,但如何让公众更近距离地感受考古和文物本身的魅力,成为考古工作者们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党志豪说,招募公众参与古道考古正是一次创新尝试。

  “考古不该‘孤芳自赏’,而应融入生活,走到公众身边。考古与公众距离越近,文化自信的根基就会越深厚。”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盛春寿说,让公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感知文物和文化遗产蕴含的精神价值,进而更加敬畏文化、敬畏历史,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正如参加考察的嘉宾、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教授周咏梅所说,在实地走访中,史料中的一个个地名变得生动起来,车师古道上的车水马龙、戎马倥偬仿佛就在眼前。

  “6月中下旬,我们还将组织考古人员进驻古道,就沿线古遗存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进行摸底,为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撑。”张勇说。

  今天,当人们沿着古道探寻那远去的车马喧嚣、人流熙攘时,会发现有一批文物保护者正在古道中寻“新路”,使其重现光芒。(记者:刘萌萌)

  

资料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徐徐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