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新疆 > 文化 > 正文

看新疆女指挥家努尔巴纳 ▪ 依明“驾驭魔法棒”

2021-11-22 14:44:31 在新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如果说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那指挥便可以看作是整个乐团的灵魂。

  一场演出,指挥在台上只发挥了2%,剩下的98%都是在台下。只有下的功夫足够多,足够专业,才能更好地融入一支乐团、做好一场演出,充当好灵魂的角色。

  文| 马伟花

  编辑| 郭杨

  图片| 受访者提供

  01.

  热爱音乐,也热爱生活

  今年9月份,新疆首部民族管弦乐清唱剧《葡萄熟了》在自治区文化馆盛大开演。舞台上,一个背对着观众,身着民族风旗袍、手持指挥棒的纤细身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即使看背影,也能感受到指挥的力量。随着她手中“魔法棒”的起承转合,音乐时而高亢,时而低缓。到了激昂的部分,她也沉醉其中跟着旋律一起摆动,直至秀发飘散,整个人几乎要“飞”进音乐里。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她放下扬起的双手,转过身来。灯光打在她的脸上,勾勒出清秀的面庞—— 实在令人有些诧异,很难将眼前这个娇小温婉的女人和刚才演奏中豪放有力,甚至有点“不顾形象”的指挥联系在一起。

  她叫努尔巴纳·依明,是一名指挥家。

  

  《葡萄熟了》排练最紧张的时候,巴纳常常记不起来其他,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构思里,有时候睡到半夜突然想到演奏哪里有问题,她就立马爬起来记下。

  但是抛开指挥家这个身份,巴纳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做了指挥的普通人”

  她爱旅游、爱追剧,空闲的时候陪着女儿练琴,或者和全家一起出去烧烤小聚,偶尔也约上闺蜜逛街下午茶。在她的朋友圈里,除了演出剧照大多都是与家人、朋友享受生活的合照。

  在她看来,这种短暂的离开音乐的时间夹缝里,是她为自己保留的一次放空。她热爱音乐,也同样热爱生活

  

  02.

  在音乐中成长

  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2008年,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某个小会场里,台上70多名乐手有序地准备,观众席越来越满,而这场演出的指挥在幕后紧张地哭了起来。这是巴纳的首演,却不是第一次因为做指挥哭。

  

  巴纳的父亲是一名黑管演奏家,从小就在音乐熏陶下长大的巴纳8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从新疆艺术学院附中钢琴专业毕业后,抱着“自己创作音乐”的理想,她只身去到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指挥。

  初到他国的憧憬、新奇被语言不通、饮食差异和远离家乡的孤独淹没得所剩无几 。“那段时间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哭,盼着回家。在路上走的时候,头上飞过一只鸟,我会盯着它发呆。在想这只鸟会不会是从新疆飞过来的,如果能成为一只鸟就好了。”

  专业学习也没有一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老师非常严格,生起气来甚至会摔掉学生的谱子,巴纳常常在挨骂中练习。“最夸张的时候是我在宿舍背谱子,看到老师打来的电话会立马站直接听。”

  “因为压力太大,体重从58公斤降到了43公斤,比新华字典还厚的谱子背了不知道多少本。哭也是家常便饭,但是喜欢又好强,我就觉得既然选择了无论如何也得学出点样子。”这是巴纳的坚持。

  

  压力慢慢成为动力,读研究生时,巴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最难的歌剧交响乐指挥。没过几年新疆民乐团成立,乐团老师找到了巴纳,希望她加入到发展新疆民族音乐的事业中。

  “新疆民乐确实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才加入进来。”没有多想,毕业后她就回到了新疆,第二天便入职了 。

  好在有学歌剧交响乐的基础,指挥民乐对于巴纳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真正的难点在于了解新疆民族乐器的特点,以及与民乐团成员的协调配合。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出桥梁、灵魂的作用,将新疆民乐更好地呈现出来,表达出独属这片土地的民俗情感。

  

  前几年,新疆民乐团常去其他省市演出,“台下的观众非常热情,他们都很喜欢新疆的民族音乐,演奏完一直鼓掌让我们继续。后来没办法,我们谢幕两三次才退场。”那时候,巴纳为自己是一名指挥、为新疆民乐而感到骄傲。

  03.

  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

  如果说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那指挥便可以看作是整个乐团的灵魂。
       
        
一场演出,指挥在台上只发挥了2%,剩下的98%都是在台下。

  “每一场音乐会,指挥都需要做非常庞杂的准备工作。从拿到乐谱开始,演奏员只用练好自己的那一部分,而指挥每一个声部的谱子都要熟记于心。”巴纳说,这只是最基本的,怎么排练、选用什么乐器、情绪如何变化等等都要靠指挥不断去想,无数次地排练才能最终成就一场完整的音乐会。

  

  “作曲家就像是一个厨子,演奏员便是各种配菜,而指挥的工作就是摆盘。如何让一道菜品在保留色香味俱全的同时,以精致、悦人的样子呈现出来,还能久久令人回味,对于指挥来说,才是真正要下功夫的地方。”

  为了做好一场演出,她需要与作曲沟通音乐的情感,有时还得实地采风了解民俗风情,与演奏员建立信任也极为关键。

  “指挥与乐手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双向选择。”在音乐界,指挥棒常常被看作是整个乐团的大脑,但是演奏员是否认可手握大脑的人,是由指挥的专业度等各方面决定的。

  2016年,巴纳参加香港中乐团指挥大师班。连日的高强度训练下,在五十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指挥家中,她被乐团演奏员评为《我最喜欢的指挥》第三名。

  巴纳认为,指挥专不专业,走上台的那一刻演奏员就能看出来。只有下的功夫足够多,足够专业,才能更好地融入一支乐团、做好一场演出,充当好灵魂的角色。

  

  04.

  每一场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

  巴纳记不清自己指挥了多少场音乐会,当我问她有没有哪一场特别难忘,她回答我:“舞台没有大小,每一场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

  尽管前期规划、排练工作困难重重,总是一地“鸡毛”,但是每当音乐响起, 她就沉浸其中享受这“最美妙的一刻”。

  “每次拿到一个新谱子,那些读出来干巴生硬的话,靠音乐传达出来立马就变得优美动听。经过不断地排练,六七十人的乐团一齐演奏,每一个音符都是鲜活的,它们在展示生命,每一个音符的流出,仿佛台下的听众都在静候倾诉。 ”巴纳认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演出时,巴纳去到了现场。“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作为观众,会为一场舞剧哭得撕心裂肺。”作为指挥家,她觉得自己“没能干成什么大事”,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完全属于音乐,所获得的快乐也是纯粹的。

  她说:“能够全心全意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责任编辑:徐徐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