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内地民众出游意愿高涨。图为游客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游玩。\新华社
内地国庆节长假火爆落幕。文化和旅游部8日发布消息称,经测算,国庆节假日7天,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
除了热度持续在线的景区游、文博游、国潮热以外,这个假期还涌现多个文旅新亮点,例如“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有力激发了消费新动能。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院长戴斌表示,这个假期,民众出游意愿高涨,消费更加活跃,旅游市场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至此,甲辰龙年的七个节假日旅游市场均实现了预期增长。
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
数据显示,按可比口径,国庆节假期国内出游花费的增幅快于出游人次,“意味着人均每次出游消费的更多了。即需求升级的同时,消费能级也在提高。”戴斌表示,这个假期,全国居民日均出游率再创历史新高。越来越多城乡居民走出家门,在行程中乐享美好生活。受远程游和自驾游增长的影响,跨城市的航空、高铁、航运和公路等远程大交通的花费占比进一步提升,餐饮和文化娱乐的支出也进一步提升。
文旅部介绍,2024年国庆节假期,“跟着演出去旅行”有力激发消费新动能。据测算,假日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4.43万场次,同比增长14.5%;票房收入22.09亿元,同比增长25.9%;观众1169.7万人次,同比增长13.3%。此外,长假期间北京、上海等多地体育赛事如火如荼,不少人也选择“跟着赛事去旅行”。
戴斌表示,在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新阶段,山水林田湖草河等自然资源、民族民间风情和历史文化依然是吸引游客特别是旅游初体验者的本底资源,而为了听一场演唱会、参加一场赛事、品一季美食而赴一座城,也已经成为旅游新风尚。
商圈街区“越夜越美丽”
另外,商圈街区节日氛围浓郁,成为消费新亮点。假日期间,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96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每夜较2023年增长25.4%。同时,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国潮非遗出彩出圈。文博场馆持续火爆,多地开展延时服务,推出夜游项目。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国庆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488万人次。多地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推出川剧变脸、秦腔、皮影戏、古彩戏法、国风舞蹈、国风音乐等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全国举办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近3900场,逛非遗集市、看非遗演出越来越成为假期新选择。
政府机关“敞开门迎游人”
文旅部还提到,国庆节假期,爱国氛围叠加出游热情,参观红色主题展览、游览红色景区、探寻红色遗迹成为广大游客庆祝祖国华诞的热门方式。
各地围绕庆祝农民丰收、欢度国庆等主题开展1000余项“乡村创意生活季”系列活动,带动乡村旅游订单大幅增长。各地加大保障力度,增加值守力量、采取分流措施,提升旅游高峰期管理效率和游客体验,努力让游客游得放心、安心、舒心。
多地政府机关“敞开门,迎游人”,开放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停车场,缓解节假日就餐和停车压力,广受游客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