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首页 > 简体站 > 未分类 > 正文

论李贽——文章异代有知音

2018-07-16 03:16:12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福建省南安市榕桥李贽雕像。这尊雕像用原整块3.5米见方,高8.8米的天然南安砻石材料雕刻而成/网络图片

  一六〇二年三月,在北京镇抚司监狱中,一位老人用剃刀割颈自刎,两日後气绝,死前手书“七十老翁何所求”。

  这位不妥协的决绝老者就是晚明的异端思想家李贽,他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论使其在生前就有大量拥趸,同时又广遭嫉恨,终至被逮入狱。及其身後,围绕李贽的是非褒贬并未停止,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关於儒法鬥争的政治宣传中,他还一度走出学术史,成为广为人知的进步代表。/陈荣凯

  前不久,八十八岁的朱永嘉新出版一本《论李贽》,既论述李贽生平、思想和为人宗旨,更披露并释读毛泽东晚年从署名李贽的《史纲评要》中亲自辑录的二十三条材料。

  朱永嘉是当年上海市委写作组负责人,儒法鬥争文宣战中的多篇重要文章出自这个写作组,他还曾受命组织校註了包括《史纲评要》辑录在内的一大批古诗文。经过四十多年的时移世易,朱永嘉坚持李贽研究,他披露的材料和所做的研究对理解李贽为何备受垂青颇有参考价值。

  身後是非谁管得

  作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李贽是王门左派中的激进者。他一反理学玄谈理气性命,严防天理人欲的论调,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肯定“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现”;儒者多强调“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李贽则主张“若不谋利,不正可矣”的功利主义;假道学往往“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李贽乃发扬本真率性的“童心”;他挑战伦理纲常,肯定历事四姓的冯道实践了孟子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理念,他认可男女平等,许妇女讲学;他杂糅儒释道三教,讬身佛寺,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凡此种种,李贽可以说是近代以前传统思想最激烈的批判者之一。

  李贽的思想反映了明代中後期市民社会兴起的时代变化,人们对个人欲望持更加肯定的态度,更加强调张扬自我的个性,诸如《金瓶梅》这样的小说,徐渭一派的绘画,皆是这种时代思潮的反映。因此李贽的著作当时就盛传於世,“人挟一册,以为奇货”,“学者争传诵之”。公安三袁推崇李贽,袁中道撰写《李温陵传》,称讚李贽著作“剔肤见骨,迥绝理路。出为议论,皆为刀剑上事,狮子迸乳,季象绝流,发咏孤高,少有酬其机者。”汤显祖为《李氏全书》作总序,盛讚李贽的著作“传世可,济世可,经世可,应世可,训世可,即骇世亦无不可”。李玉在《万里圆》裏借戏中人的台词,称讚“我想李卓吾先生,一代伟人,千秋法眼。那《正藏书》斧钺古今,这《续藏书》揄扬招代,俱堪不朽。”

  明清两代官方对李贽学说著作都厉行禁止。万曆三十年朝廷根据张问达奏疏收李贽下狱,诏令“其书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尽搜烧毁,不许存留”,天启五年又下诏“命巡抚衙门焚毁,不许坊间发卖,仍通行禁止。”乾隆时《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其“颇荣众听,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

  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易代後,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者虽然对专制皇权的弊病多有反思,但他们仍然主张坚守传统儒学,对心学末流深恶痛绝,对离经叛道李贽遂多有非议。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於叛圣人者,莫甚於李贽。”“举业至於抄佛书,讲学至於会男女,考试至於鬻生员,此皆一代之大变,不在王莽、安禄山、刘豫之下。”王夫之说“近世李贽之流,导天下以绝灭彝性,遂使日月失其贞胜,岂不痛与!”“以身试镫油,而恣其意欲。无知轻躁之徒,翕然从之。其书抵今犹传,乌容不亟诛绝之邪?”黄宗羲则云“卓吾生平喜骂人,且其学术偏僻,骂之未始不可。”《明儒学案》包罗有明一代学者,唯独把李贽排除在外,不以儒者目之。

  在樸学盛行的清代中前期,李贽的思想影响力有所减弱,及到近代,中国面临来自西方的强烈挑战,激烈的反传统思想日益抬头,李贽思想再度受到关注。维新派宋恕、革命派刘师培等人都曾向世人介绍李贽的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的代表人物吴虞一九一六年发表万字长文《明李卓吾别传》,引李贽为非儒反孔,反对旧礼教的同道,猛攻尊孔复古派,盛讚李贽“与其行尸走肉,保褥栋之长年,宁可玉碎兰摧,留英灵之浩气。”

  此後,对李贽研究逐渐增多,朱维之、容肇祖、嵇文甫、吴泽、侯外庐、蔡尚思、萧公权、冯友兰等许多学者都发表了李贽研究的专著或论文。人们或从个人自由、思想解放的角度解释李贽,或从唯物史观的资本主义萌芽视角探源李贽,或纠结於唯物唯心给李贽的思想找定位。

  不虞之誉造英雄

  李贽研究的“高峰”,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作为尊法反儒的英雄人物,他的著作大量印行,广为人知。这份身後声名,既离不开领导人的垂青,也是“五四”以来推崇李贽反孔思想的结果。朱永嘉此次披露的《史纲评要》二十三条颇能说明问题。

  《史纲评要》是一本根据编年,批註点评历史资料的书,总字数有五十八万字之多。从皇皇巨著中选择这二十三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贯穿了尊法反儒的思想。评论的对象要麼是先秦时期的法家,如管仲、吴起、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包括与法家有渊源的荀况,要麼是被传统儒家非议的历史人物,比如秦始皇、曹操,《史纲评要》对这些人物多为肯定讚扬;此外还有一些是反对儒家的言论,比如质疑孟子不言利,称讚刘邦痛骂郦食其是快论,评儒生献谶是千古怪事等等。

  《史纲评要》的这些议论可以说是开新时代历史评论之先声。比如对秦始皇的评论,《史纲评要》说秦始皇置郡县是“圣人复起不能易”,李斯焚书之议“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後,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讚叹“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这和“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观点是相呼应的。

  时间进入七十年代中期,之所以会掀起一场“批儒评法”的思想鬥争,固然有现实政治需要,但又和近代中国的时代思潮是一脉相承的。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亟待救亡图存,以国家民族为本位,追求富强,注重实用,孜孜以求功利,强调“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影响超越左右,成为广泛共识。相对“言必称三代”,有“开历史倒车”嫌疑的儒家,法家厚今薄古,主张变革;不空谈缓不济急的仁义道德,强调功利;维护大一统,反对割据分裂,这些思想具有时代所需的现实意义,至今犹然。许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泥古不化,空洞无用的儒家学说是重要的文化原因。批判传统依然需要从传统中寻找思想资源,法家思想就这样被从新发掘出来。四百年前,李贽所发出的声音在特定的节点上找到知音,而被空前放大。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对思想史的解读,总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尊法反儒,迴避了对法家用权、术、势维护专制的批判,推崇李贽,也迴避了他肯定人心之私与“鬥私批修”“狠鬥私字一闪念”是不相容的。李贽写《藏书》的时候,希望它千百世後是“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但历史的发展,後人的解读都在其意料之外。

  《史纲评要》的真伪

  朱永嘉《论李贽》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先写了对《史纲评要》二十三条的释读,再来写李贽的其人其事。所以关於李贽生平的这部分内容更像是一些背景材料彙编。作者夹叙夹议,叙述史实的部分,并未有更新的研究与发现,也不太涉及社会背景,只是选取一些重要片段,为人们勾画李贽生平的轮廓,议论的内容不成体系,反映了作者当下的一些思考。有一些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他算是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关於如何对待人生顺逆,交友待人等等的体会有丰富阅历作背书,还是值得一读的。还有一些是联繫时事的看法,比如以“童心”说来解释“不忘初心”,如何加强反腐败等等,不管观点如何,体现了那一代人始终是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

  但围绕着《史纲评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此书到底是不是伪讬李贽之名拼凑的,在朱永嘉的书中却有正面提及。

  一九七四年,“批儒评法”运动步入高潮时,福建泉州文管会所藏的明刊《史纲评要》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年六月,江青在天津儒法鬥争报告会上,宣布“又发现了一部李卓吾(贽)的《史纲评要》,现正準备出版”。此书於一九七四年底印行,但不少专家怀疑《史纲评要》为讬名伪作,特别是著名学者王重民在北大图书馆寻出一部明代万曆版的《史纲要领》,这部书刊刻於李贽死後的八年,却早於《史纲评要》问世之前的三年,两书内容有雷同。而《评要》的某些评语係针对《要领》一书而发,甚至是抄袭的。王重民因断定此书係伪讬而承受了巨大压力,翌年四月受批判後自缢於颐和园长廊,是夜临行前,他在书桌上放下一本《李卓吾评传》,以明心迹。“文革”结束後,崔月印、王利器等学者先後发表文章,力辩此书係伪讬。

  朱永嘉显然不应该不知道这些观点,但他仍然沿用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底出版《史纲评要》时的“出版说明”,认定此书乃李贽所做:“与《史纲要领》一书,二者评语有的内容相近,有的则针锋相对,可见其中混杂有他人评语。”聊聊数笔,就跳过这一段公案,这是很难让人信服的态度,颇令人不解。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