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重阳护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治下肢退化及骨枯晚期

2020-10-25 04:2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到了晚年下肢容易出现劳损,影响长者的活动能力

  今日是重阳节,也是传统的敬老节和踏秋节。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登高行山依然是有益身心的户外运动,这有助於加强个人骨质密度,提升心肺功能,大自然环境更能减少长期都市生活带来的不良情绪积压,有助调节心情。想要晚年行动自如、轻鬆体验行山乐趣,拥有健康的骨骼十分必要,尤其是下肢的健康。今期由香港骨质疏鬆学会会长、骨科专科医生黄仕雄分享老年人骨骼保养的重要。\大公报记者 汤艾加

  下肢经年承受整个人的重量,到了晚年容易出现不同情况的劳损退化,严重妨碍个人的活动,退化情况在髋关节和膝关节最常出现。因为关节受损导致行动不便,会令长者不愿运动,缺乏运动又会导致身体机能加速退化,从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长者因关节不适求医,听到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时,多会出现抗拒心态,大多倾向使用“原装”的关节,犹豫间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骨科专科医生黄仕雄解释称:“全人工关节置换是常见的骨科手术,以髋关节及膝关节尤为普遍。当关节软骨被严重磨损,形成骨刺,导致痛楚、肿胀、僵硬,甚或活动能力下降等明显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或自我照顾能力,经一切保守疗法未能有效纾缓疼痛征状或关节变形,日常起居生活受阻,患者便有需要考虑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恢复活动能力,避免进一步影响其他身体健康情况。”

  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病因是磨损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一般为年长关节退化引起。因为身体重力向下,下身关节负重比上肢较多,再加上经年的蹲、行、跑、跳等重複性动作,引致关节软骨老化磨损及退化,导致骨质或骨头异常增生而形成“骨刺”。此症亦可能发生於较年轻人士身上,而一些长期过度使用同一关节、曾受伤、曾受感染或肥胖者,为高危一族。

  骨骼缺血性坏死(骨枯)则是最普遍的髋关节置换原因,此为骨骼的血液供应减少或不足,导致骨质渐渐枯萎,多数出现於长骨末端,如髋关节。“骨枯”成因很多,当中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2003年香港爆发SARS后,病人因为接受高剂量类固醇治疗后出现骨枯併发症。由於骨枯初期一般症状并不明显,当出现病征时已属於较严重的末期,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双膝关节可同时进行

  黄医生说:“双膝关节可同时进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以往病人只能接受单膝手术,每次住院五至七天,术后或可能出现左右步履不平衡。由於膝关节置换手术发展成熟,随着医生技术纯熟,止血技术改良,辅助以电脑导航技术提高準绳度,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间较以往缩短,成效显著。他提醒:“此手术适合於双膝关节同时有严重退化及症状明显的患者;年龄介乎55至80岁;而整体身体健康情况较理想;体重合适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小於40和适合接受较长麻醉时间的患者。”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是患者只需住院及接受麻醉一次,术后双膝更能同时进行复康训练,加快康复时间。目前超过九成的人工关节可以使用超过15年,亦有不少可超过20年。患者於术后能彻底消除症状,重过正常生活。

  黄医生进一步解释说:“髋关节置换手术可分为全关节置换或关节表面置换。”在进行全关节置换手术时,会完全将大腿骨头部换上人工球及骨柄,同时把人工髋臼杯置入盆骨圆窝,全新人工关节定位后,修补肌肉及韧带,把伤口缝合。骨科医生亦会按关节的损毁程度,或会建议只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或骨髋关节复修手术。髋关节手术后需要长达数月的复康时间,其间必须听从医嘱,避免进行某些容易令人工关节脱位的活动,如弯曲关节超过90度,交叉脚及扭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