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坐落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中新社
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始终牵挂于心,多次表达对香港科创发展的关心关怀,为香港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指明方向。在习近平的关心重视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系列务实举措落地实施。
1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多物理谱仪,在有着“超级显微镜”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上运行三年来,已完成300多项用户实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典范,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产业需求与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助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大公报记者 刘凝哲、卢静怡报道
港高校参建多物理谱仪
3年完成300多项实验
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世界上第四台散裂中子源。它于2018年8月通过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散裂中子源另外还建设了8台合作谱仪。这当中,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与粤港高校联合建设的多物理谱仪,自2021年10月起正式向通过项目评审的全球实验申请者开放。
多物理谱仪是港澳地区首次参与投资建设的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设施,为先后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香港地区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和“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提供关键支撑。
据了解,该多物理谱仪的设计通量是同功率英国散裂中子源ISIS全散射谱仪GEM的4到5倍,分辨率与兆瓦级美国散裂中子源SNS全散射谱仪NOMAD相当。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多物理谱仪负责人殷雯表示,多物理谱仪运行3年来,完成300多项用户实验,研究领域包含电池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合金材料、稀土与磁性材料等,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等领域提供了不同有序度的结构研究平台,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产业需求与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
同时,在多物理谱仪研制过程中,科研团队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包括首次成功研制国产位置灵敏型氦三管探测器,并实现工程应用,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后续谱仪探测器自主化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粤港科技合作团队还自主开发了首个用于中子衍射与对分布函数数据规约的国产软件,构建了全散射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全链条,实现中子全散射数据规约软件的国产化。
港大团队:家门口做实验真方便
“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大科学装置的用户,有三分之一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副主任梁天骄介绍道。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散裂中子源已经累计为106个香港用户提供支持,助力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完成课题58项。
中子碰撞的同时,科研也在“碰撞”。香港大学黄明欣等团队的超级钢强度和韧性机理研究,香港城市大学王循理等团队的高熵合金相变机理研究……在这座“中子工厂”的支持下,两地科研团队产出多个受到高度关注的成果。
香港大学教授黄明欣表示,借助中国散裂中子源,他获得了超高强钢的重要微观参数信息,解开了小裂痕吸收能量的奥秘。“家门口做实验,真方便。以前要向国外申请,把材料寄过去。来来回回,效率很低。”黄明欣感言,大湾区有了中国散裂中子源之后,他每年都要来好几次。记者了解到,目前黄明欣团队所研发的超高强钢,已在广州一家汽车弹簧生产企业顺利投用,应用到多款国产汽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