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拓展香港国际机场的货运腹地,构建跨境海空联运新通道。下图:在东莞港驳船码头,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关员监管经空港中心出口货物装船。
24日,据黄埔海关统计,作为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下称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下同)。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最新统计,前7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广东对香港出口增长17.6%,成绩理想,当中不少进出口货品正是通过空港中心经香港走向世界。作为香港国际机场在东莞的延伸,空港中心为湾区制造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进出口通道,助力“湾区制造”走向全球;发挥香港内外联通优势,巩固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为香港贸易中心发展注入新动能。\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今年广东进出口贸易火爆,作为空港中心的重要港口,东莞港码头一片繁忙。22日,随着吊臂缓缓下降,来自香港机场的航空货柜稳稳地放置在东莞港驳船码头上。这批进口货物18个小时前刚从法国巴黎飞至香港国际机场,无需拆板、理货,直接从机场配套码头搭乘湾区快线海空联运专用船舶,经水运抵达东莞。
出口“直装”、进口“直提”强化粤港两地航空物流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粤港两地的共同努力下,空港中心进口业务于今年4月18日常态化运行,为大湾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降本增效新路径,推动高附加值电子产品在空港中心集聚通关。截至目前,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突破100亿元,货运量达9984.46吨,累计服务超过651家外贸企业,进出口商品种类扩大到738种。
降本增效 节省物流成本30%
“这几个月货运量成倍增长,提升了20%。”东莞进明国际货运企业负责人林志伟表示,空港中心打造了一条大湾区跨境物流全新通道,在外贸火热时,货运企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正是看准了空港中心带来的订单增长,林志伟所在的公司计划将租用面积从500平方米扩至5000平方米。他预判:“年底前我们能够达到每日一架包机的货量,空运货物一年达到100万吨。”
香港和东莞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双方经贸合作日趋紧密。据黄埔海关调研发现,东莞年进出口货值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中,43家有航空运输需求,其中约80%的航空货物主要经陆路出口至香港国际机场转飞海外。二者互相高度依赖,却缺少高效直达的跨境物流通道。
东莞有需求,香港有优势。为此,黄埔海关创新监管模式,在空港中心内突破性设立了跨关境的香港机场货站,把香港机场安检、打板、收货等核心功能延伸到东莞,海关契合物流特点,实施“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货物放行后通过专用船舶,直达香港机场的空侧码头,直接装上飞机,飞往全球。从此,东莞企业在“家门口”就有了国际机场的“候机楼”,与传统的陆运模式相比,可为企业节省30%的物流时间和通关成本。
汇聚粤港优势 创新规则衔接
作为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空港中心实现两地规则机制的“软衔接”和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一国两制”下粤港两地创新合作的生动实践。封关运行一年以来,项目获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首批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制度创新案例等荣誉。
空港中心对于莞港两地意义重大,标志着莞港合作已从“前店后厂”、产业转移阔步迈入“前研后产”、双向赋能。这不仅填补了东莞市作为中国11座特大城市中唯一没有机场的空白,也在航空物流、海关监管等诸多领域实现了两地规则的衔接和创新,是粤港深度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