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特 稿/中秋节走向世界 彰显中华文明魅力

2024-09-16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表示,“中秋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流行。其中既有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也包括远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中秋节之所以历久不衰,至今为世界众多国家所重视和喜爱,主要是其所富含的人性关怀、阖家团圆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柔和与光明、团圆与和美的象征。中秋节,秋高气爽,花好月圆,全家团聚,有人月两圆的意境,所以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中国诗人们将中秋的月亮比作飞镜、宝鉴、玉碗、冰轮、桂轮、桂魄、银轮、金饼、玉盘、蟾盘、玉蟾等,以中秋为主题的诗篇中,有的更融入神话之中,在现实中寄予美好希望,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起人们无尽遐思,也建立今人和古人情感连接。

  从民族走向世界的中秋节,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创造力,彰显着中华文明独特而持久的魅力。“天涯共此时”,蕴含在中秋一轮明月之中的中国人美好愿望与浪漫诗意,得到世界各地友人们的认同。\中新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