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加拿大一家超市内,顾客正在选购中国月饼。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讲的就是古代“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中秋节起源于先秦,普及于汉,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明清时期,中秋节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说:“中秋源于一个自然节气,秋天的三个月,最中间一个月叫仲秋。中秋节真正成为民俗节日,应该是宋代以后。
作为中秋节最不可或缺元素之一,月饼象征着大团圆。在现存文献中,月饼一词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到明朝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且只在中秋节吃。\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