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私营回收商不挑肥拣瘦,其回收品中包含混合硬胶的厨具。下图:元朗的私营回收商,回收品大多是属于复合物料的物件,其做法受到市民欢迎。
绿在区区不回收清单列明不接受煮食容器/餐具、复合物料等,但记者在私营的回收店则见到回收胶手柄的煮食煲、煲盖等。“复合物料可以回收!”回收商刘妙成指出,煮食煲、煲盖等厨具的铝或不锈钢部件属于贵金属,拆了胶柄,塑胶是两、三千元一吨、锑是1.6万多元一吨,不锈钢1.5万多元一吨,私营回收店一定会回收。他指小型回收店用人手拆解,拆走胶柄,取下厨具的铝或不锈钢等有价值的金属,另有些回收店则交由回收商的处理厂,以机械分拆,将金属铁、铝分开。
刘妙成表示,同一种塑胶复合料可以循环再生:“复合料一般市民不懂分别,即使6仔店亦未到专业水平,他们避免麻烦便拒收。”
“绿在区区回收成本高几倍”
刘妙成解释:“厨具、煮食煲、煲盖,6仔店不回收,因他们不懂,NGO是做宣传教育,不是行内人,要做到怎样悭成本,怎样得到利润,NGO不懂。”刘表示若绿在区区有将厨具分类及分类得好,有一定数量,回收商都会收。他续指一件产品有塑胶有金属,一部机便可处理,当然回收商投资买一部机,每月只回收到一吨两吨胶便不化算:“在回收商立场,每一个产品都可以回收;若社区回收的量大,处理厂亦会投资设备去处理。”
惟刘妙成指出,现时回收市场正在萎缩中,回收商经营困难,他认为绿在区区与回收商争食,绿在区区每收一吨,回收商就会少收一吨。刘妙成指绿在区区获政府资金营运,按政府要求,某几类产品回收达到指标便完成合约条款,不用去想办法赚取利润。刘妙成透露,经绿在区区回收一吨纸的成本超过4000元;一吨塑胶经绿在区区回收成本是过万元:“每项回收物经6仔店回收的成本,是我们传统回收商的几倍。”
刘认为绿在区区应在前线教导市民分类,而不是收集回收品,令角色混淆:“基本上6仔店不懂得做回收,由非专业的机构去做回收,是资源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