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卢毓琳教授认为开设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管中心、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和第三间医学院,已构成发展生物经济的基础。\大公报记者陈炜琛摄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明年成立工作组,邀请有意开设新医学院的大学提交建议书,并于北部都会区牛潭尾预留土地,发展新医学院校舍及新综合医教研医院。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专家,卢毓琳教授就认为,新医学院有别于本港已有的两家医学院,更应注重培养临床研究的医学人才。
“这次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与Google AI团队有关的人物”,卢毓琳表示当前AI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冲击强烈,行业情况瞬息万变。他指出,第三家医学院的毕业生应在7、8年后与时俱进,成为一批具有时代颠覆性的医学生。
培养另类前卫医学人才
卢教授表示第三间医学院在教学方面需要具备创新超前的思维,需要有面对未来的领悟。“基本的医学知识要传授给学生,但更重要的是去探讨学生可以如何利用AI、机器人这些前沿的科学手段去帮助病人,如何培养出一群更加前卫的、更具颠覆性的医生跟上科技的发展。”卢毓琳表示,对于未来医生发展的方向他们也在不断地探讨当中,希望第三间医学院可以在不去重复港大、中大现有的培养架构上寻找出更加另类、前卫、面向未来的医学人才方法。
在研究开发(又称R&D)方面,卢毓琳教授希望第三间医学院可以加强香港在临床研究方面的能力,且能帮助东南亚地区在临床研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香港社会方面,卢毓琳期待可以全面提升香港的医疗水准,减少市民医治的轮候时间、提高市民医疗体验、让香港市民更加健康。他表示让香港市民可以切身体会到第三间医学院带来的医疗改变,实实在在能享受第三家医学院带来的福利是他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