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广东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图为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
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连结点和集中交汇处。近年来,广东高校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着力培养跨学科人才,提供研究性、国际化学习的机会,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超常规培养拔尖创新和行业领军人才,不断提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我从高中的地理课程了解到,海洋战略是国家的发展重心之一,希望可以通过学习海洋工程,为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上作贡献。”华南理工大学2024级新生钟逸婷所在的智能海洋装备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属于首次开设,今年首次招生。作为“吃螃蟹”的20名本科新生之一,她与同学们走进创新工场体验《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课程,对未来充满期待。智能海洋装备、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是华工着眼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的缩影。
创科无界,上天入海。今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成立全省首个空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以南医大完备的医学体系和多学科交叉的科研优势为基础,针对制约空天飞行的主要生物医学问题,开展空天医学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等。南医大党委书记张玉润表示,南医大以深入推进学校“大湾区战略”为抓手,打造“人才支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过程科研创新生态链,打破科研和产业孵化的时间和空间壁垒,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大公报记者卢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