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记者手记/第四次工业革命 香港机不可失

2024-10-31 05:02: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0月23日,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香港分中心于香港大学黄丽松讲堂举行开幕揭牌。\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人工智能发展初期,香港曾一度站在时代的风口上,但后来错失发展创科良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会士杜如虚说:“我是2001年离开美国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当时香港电子工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占了香港工业GDP的1/2。”杜如虚说,因为英特尔的前身仙童半导体曾在港设厂,当时在美国生产的晶圆运到香港进行封装和测试,最终一部分芯片运回美国,剩下直接在亚洲销售。在这波半导体产业转移中,韩国培育了三星、海力士等半导体公司,中国台湾跑出了台积电。“早早起步的香港,为何没有留下一家享誉全球的公司?”

  “关键在于当时香港对高新科技产业重视程度不够。”一名在广东创业的香港科技创业者告诉大公报,以半导体行业为例,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政府支持引领的产业。“那时候有个说法,用广东话来说,就是‘Low Tech就捞野’,即低技术、低科技含量的可捞很多钱;‘High Tech就揩嘢’,就是高科技会赔本。香港过往侧重发展金融业,创科政策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思维,错失了科技产业的发展良机。

  香港特区政府意识到自身不足,正奋起直追。今年,香港科技园公司与微电子企业杰平方半导体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香港科学园设立全球第三代半导体研发中心,并投资建设香港首家碳化硅8吋先进垂直整合晶圆厂。随着全球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成为核心驱动力。杜如虚指出,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杜如虚说:“包括香港在内的大湾区城市,不能错过这次难能可贵的历史性机遇。”\大公报记者卢静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