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南区旅游资源丰富,兴建铁路系统有助推动南区发展。
港岛南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亟待铁路系统贯通加速发展。连接黄竹坑站至香港大学站的南港岛綫西段研究多年,终于敲定建造方案。政府最新建议采用有高架路段的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即类似“云巴”、“智轨”等技术取代重铁方案。初步走线全长约7.5公里,共设七个车站,服务约13万居住人口,预计2025年内开展详细规划及设计,2027年开展前期建造工程。
居民期待南港岛綫西段早日落成使用,听到“下一站香港仔”“下一站田湾”的报站广播。有南区区议员关注随着南区人口增加,新轨道系统能否满足日后需求,期望政府能更准确预估南区人流,增加班次、车卡数目等。\大公报记者 钟佩欣
南港岛綫西段早于2014年已提出,至去年底公布的《香港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宣布改铁路设计,放弃用重铁模式。当局解释南港岛綫西段沿线地势起伏,受重型铁路的爬升能力所限,部分路段须深入地底,运输及成本效益皆不理想,故当局探讨合适的替代运输系统,满足走线的运输需求,同时能提高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及整体成本效益。运输及物流局昨日向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交代南港岛綫西段最新方案,决定采用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
长7.5公里 专属高架桥上行走
《大公报》去年跟进报道发展南港岛綫西段发展,议员提倡以创新思维推动,引入新轨道系统,减少建造时间省资源等,报道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居住在南区近70年的麦先生相当期待田湾能有地铁接驳,他说平时上班都需要乘坐巴士及地铁往返,而巴士班次不稳定,出行不便,他又期望政府能尽快公布启用时间,“我当然希望政府加快建造,如果又要等10年、20年就真的太慢。”
市民陈先生说到每周往返油尖旺区约两至三次,巴士车程至少45分钟,“如果有地铁去哪里都方便,早就听说过田湾会有地铁站,但现时仍没有。”陈先生认为政府需有完善规划,采用云巴、重铁都没所谓,最紧要快捷及安全。
拟议的南港岛綫西段的初步走线全长约7.5公里,便利市民前往港铁南港岛线黄竹坑站和港岛线香港大学站,途经香港仔、华富、数码港及薄扶林一带,服务该区约13万的居住人口及约5万的就业职位,预计通车后由黄竹坑到香港大学的车程时间约为20分钟。
拟建的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为中运量系统,主要在专属高架桥上行走,与路面交通完全分隔,不受现有路面交通影响。由玛丽医院至香港大学的一段路线,由于地势陡峭,初步建议部分走线采用隧道设计,预计2025年内开展详细规划及设计,争取于2027年开展前期建造工程,以配合华富邨重建计划下新增人口迁入的时间表。
议员盼能满足人口增长需求
曾任职港铁的立法会议员张欣宇估计,南港岛綫西段的运输系统会类似东九龙或洪水桥的铁路,车站及列车体积都比较细小,相信政府有信心克服技术困难,若进度理想,或五年可完工,即2032年至2034年有望通车。
“华富邨重建后居住人口会倍增。”南区区议员张伟楠接受《大公报》访问时则关注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的载客量,随着华富邨重建、玛丽医院重建等项目,南区人口交通需求会不断增加,期望政府采用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的月台大小、车卡数目、班次频密以及载客量等可满足南区日后需求。
南区区议员赖家智表示,明白当局的难处在于成本及无法使用重铁营运,但考虑到华富邨重置居民等区内人口的出行需要,期望当局考虑局部开通运作,无需等待沿线所有车站完成工程及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