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短剧精品化 出海寻破局之道

2025-03-24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去年微短剧在内地市场规模超过电影票房市场。

  上周举行的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上,微短剧成为焦点话题之一。伴随去年微短剧在内地市场规模超过电影票房市场,今次FILMART凡关于微短剧的论坛无不吸引众多业内外人士大排长龙入场参与。

  不过与线下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开春微短剧市场短暂遇冷,春节档各平台推出近2000部微短剧作品,却无一部破圈爆款,播放量皆不如意。不过,智綫ZingFront合伙人高丽贞认为这只是暂时,她相信短剧精品化发展前景良好,并鼓励从业者出海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日前发布《2024微短剧行业洞察报告》,公布2024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人民币,下同),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目前竖屏微短剧的成本多数还是在四五十万,一百多万在竖屏就算很高的成本。它们实际上的拍摄周期通常只要一周左右,内容完成后只需经过平台自审就能上架。”腾讯视频悬疑短剧《反诈风暴》制片人陈秋雨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这样成本低、周期短、变现快的新兴影视领域一时间仿佛成为摇钱树的代名词,吸引无数投资人、制作者争相入局。

  “爱优腾”加速布局短剧赛道

  然而今年的春节档却为热火朝天的微短剧市场浇了一点冷水。尽管近2000部短剧接连上线,却未能出现爆款,抖音重磅推出的《夫妻的春节》播放量也仅为3.3亿,远低于去年同期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7.1亿播放量。上周FILMART上举办的“国际短剧协会2025年国际短剧论坛”中,香港导演王晶出席并分享了自己试水微短剧失败的经历,“我在微短剧这个范畴还是一个门外汉,只投过一个戏,还赔了,也没有太多参与制作。”王晶认为,“目前(微)短剧并不是一些个体户能做的,基本上还是要大资本来做,你如果不掌握平台的势力、不跟着大资本去做,基本上我觉得很难做成一个潮流或者盈利。个体户投几十万就想赚钱,我觉得挺困难的。”

  不过,春节档短暂市场遇冷和个体投资者的失败经历,并未打消内地串流平台对这片蓝海的热情。今年初,内地三大串流媒体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的负责人分别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各自布局微短剧的决心,上月(2月)20日,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表示,他们将在剧集预算上进一步精准和市场化,将过往项目投资和开发中10%至20%的低效投入优化,将这笔预算转移到横屏短剧的开发中去,同时积极布局竖屏微短剧,深耕精品横、竖屏短剧试验田。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在近期的财报电话会上也表示,未来会继续引入更多微剧,特别是头部微剧。“我们在大约一个季度前决定投资迷你剧(微短剧)业务。我们认为,微剧的市场规模应该会大于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规模。”

  精品短剧或取代部分长剧

  目前微短剧不仅有平台的支持,也有政策的倾斜,不少文旅部门都开始合作短剧进行推广。然而烈火烹油的背后,是行业的加速内卷。在“国际短剧协会2025年国际短剧论坛”上,高丽贞和短剧制片人曲依诺都不约而同提到目前微短剧行业正在急速“内卷”。高丽贞表示,目前短剧的制作成本大概是一部18万美金,这样的成本已经是短剧市场爆发后翻了一番的结果。曲依诺提到,短剧的筹备时间非常短,“从拿到剧本到开机只有三个礼拜的时间。这三个礼拜我们需要从零开始定导演、定摄影团队,因此导演进来筹备的时间其实更短,可能就是两周左右。”陈秋雨亦谈到,“目前的竖屏微短剧,大家都在走量。一周拍一百集。”“剧组通常都是两个组同时开工,一个组白天拍,一个组晚上拍,演员轮番‘发配’,全天轮转。”

  然而靠这样走量式的“内卷”必不是长久之策。当前,短剧精品化的发展方向已经几乎成为行业共识,而横屏短剧也在其中做了大量尝试。“目前横屏短剧的制作成本大概在三百万到六百万之间,不足以承担长剧制作团队的费用,但是可以为长剧提供人才储备。”陈秋雨提到,目前精品横屏短剧的盈利已经超过平台的很多分账长剧,未来很有可能会直接取代平台的A级和B级长剧制作。“以后就是不管长剧还是短剧,都要精品化,长剧腰部的项目就很可能会被短剧取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