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老北京书肆何其多/许 扬

2018-08-20 03:17: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前不久,北京市政府发布了支援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二○二○年,将形成以十六家综合书城和二百家标志性特色书店为支点,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特色浓郁、多业融合、遍布京城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措施包括保障经营空间、提供资金补贴、给予房租补贴、建立奖励机制、完善税收金融政策、优化行政审批管理等。

  据悉,二○一八年北京实体书店扶持资金达五千万元人民币,近一百五十家实体书店将获扶持。北京将把实体书店纳入首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劃,在全市综合性规劃和专项规劃中将对实体书店的配套建设提出要求,并鼓励在繁华街道等重点区域的明显位置引入特色书店,支援实体书店。

  北京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不乏文人墨客和文化产业。买书、读书、藏书,一直以来都是北京人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老北京的四合院的门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正说明了文化知识的企望。而作为旧时文化标志之一的书店曾广布京城。

  旧时的书店通常称为书肆,北京的书肆肇於辽代,初起经营者多刻佛经,也刻民间日用杂书。至金代,北京的书肆刻印了不少诗文、医书、类书及说唱诸宫调等。元时北京已有了固定的书肆市场,在“省前东街”即今天的东长安街一带。

  到了明代,书肆愈加繁荣。《北京书肆记》中提道:“有明一代,京师鬻书,在旧刑部街之城隍庙、棋盘街、灯市三处;刻书则在宣武门内之铁匠营与西河沿两处。”

  彼时,坐贾书肆集中之地是大明门附近,流动性书摊则主要集中在考市、灯市、庙市,随时应节,并不固定。考市位於京师礼部即贡院门前,主要服务物件为每三年一次来京参加会试的举子。灯市在今东华门之东,於每年元宵节前后出现,节后即收。庙市很多,北京著名的庙市有城隍庙、隆福寺和护国寺等。

  明清之交,北京书肆逐渐南迁。清末学者谢国桢说:“明末时书市发展到前门处打磨厂、西河沿一带”。

  清朝时,北京著名的书肆有一厂二寺。一厂即琉璃厂,二寺即慈仁寺和隆福寺。乾隆年间,以大学士纪晓岚为首编纂四库全书的人员,出於考证典故的需要,也常到琉璃厂搜集古籍。据传说那时纪晓岚买书“日费数十金”。有些学者在府宅不易见到,倒是常可在书肆内找到进行畅谈。后来的李大钊、鲁迅、老舍、齐白石、刘半农等名人雅士,也是古旧书肆的常客。

  民国初年,由於大量的新型学校和学术文化研究单位在京建立,加之北洋政府的庞大机构和相应的官吏,使得北京的图书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琉璃厂的书肆业趁势而起,规模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前代。

  民国以后,随着新的印刷技术的传入和现代出版业的兴起,北京的书肆业开始分化为新书业和古旧书业两大系统。琉璃厂、东安商场、隆福寺以及西单商场、前门打磨厂等地形成了古旧书店集中之所,最多时达数百家之众。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