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看西秦戏:缅怀香港於海丰 陈剑梅

2018-10-16 03:16: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很多关於西秦戏的历史书籍均称之为“秦腔”,可知古时这个剧种以其独特的声腔闻名於国。亦可能因为中国戏曲自元代以降,广泛流传后,一般的衣饰、身段、行当、叙事法和戏台空间布局等都类近,唯有唱腔各异(受各地之地方语言所限)。广东的戏曲历史中,有观众极喜欢听“西秦”的记载,可知“秦腔”确曾经流行此间。

  一种源於甘肃的声腔,按理难於打动本地人,对不对呢?但古时各地的戏班演戏时都用“中州韵”,所以各地戏班可以互动和交流。碰巧广东一边沿海一带的经济活动频繁,商贾往来,络绎不绝,大户人家又消费得起,所以请戏班回家宴客,娱宾娱己,成为时尚。特别是沿海的城镇,因为交通便捷,有史以来这些地方的文化都展示高度的包容能力,能吸收很多外来的艺术元素。史上广东大戏(即粤剧)吸收了汉剧、秦腔很多,甚至还有更早前的徽剧艺术,也说不定。

  这几年间,最震撼我的可算是发现了西秦戏与粤剧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接近。据清末文人史家所记,广东的本地班(即粤剧)也唱秦腔。我曾专程去海丰访问了现在唯一的西秦戏专业剧团,深入了解到西秦戏和粤剧两个剧种实在是同宗同源。例如名伶罗家英指出,古腔粤剧《六郎罪子》与西秦戏的《辕门罪子》是一模一样的,包括曲词口白、人物行当及“介口”(即粤剧舞台的场面调度)都相同。又如西秦戏关於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戏曾缺了“西蓬击掌”这一本,他们便继承了粤剧的“西蓬击掌”。

  我在今年的戏曲节中,看了西秦戏的“西蓬击掌”,看着看着便哭了,因为真的感觉自己回到儿时看戏,非常感触。如此一幕好戏,高潮迭起,齐言偶句优雅非常,板式变化精彩,戏剧高潮之上用大锣大鼓,情理兼顾,突出一位女中“豪杰”,粤剧戏班现在反而无人再演这幕好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