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经纬\董鼎山不敢追的女孩\ 海 龙

2019-04-15 03:17: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晚年的董鼎山及其妻子 作者供图

  董鼎山在海外中国学人中算是一面旗帜,很多今天的名人都是读他的书成长或借他来了解西方的。

  在董先生的晚年,我曾应邀撰写他的口述史。老爷子是个有浪漫情怀的人。即使九十多岁了,谈起风光事仍然不减当年勇。

  “你们一定想知道我为什麼娶洋人妻子过了一辈子吧?”我虽然莞尔,但并不想窥探前辈隐私。没想到他却乐此不疲:“我不是不想娶中国人,是只能‘望中兴叹’啊!”

  老爷子一开口,就收不住嘴。他在上海滩当年是当红记者,又兼写海派小说;接触当红影星歌星无数,年轻时他高大英俊,应有无数韵事。老爷子当然自豪於此。“当年,老是女孩子追我。”可是他在事业和人气的顶峰戛然而止,离开上海滩到美国小城密苏里留学。接着,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世界大动荡,中国形势丕变;原来炙手可热的留学生留在欧美一时无望,而回国又充满变数和不甘心。特别是,这些人已到了适婚年龄甚至超龄。跟董鼎山差不多同龄的唐德刚先生在忆当年时写道,那时曾流行於留美学生间的理想目标是:洋车洋房、洋女为妻。

  我猜想董先生可能是这个口号的践行者。

  “完全不是!”──没想到老爷子断然否定了我的猜想。“我那时候是不敢追求中国女孩子啊!”

  “为什麼?哈!你如果知道当时的背景,就不会这样发问了。”提到这,老爷子来了精神头儿。他说道:你想想,当年中国人能留学该多麼稀罕,特别是女留学生,大多是达官显宦或暴富新贵的女儿。她们大多架子不倒,每天潇洒摆谱,称得上那时的时髦,是时代的气质女和物质女。她们曾经养尊处优生活骄奢,非富即贵,当然不屑知道柴米之贵和时代之殇。

  董鼎山从密苏里毕业就到纽约找工作。有了工作和基本保障后就想到生计问题,开始到纽约当年杜威和胡适创建的China Institute(华美协进社)去参加活动,希望多遇到中国女孩。那是当年全美知名的高级华人俱乐部。它主要为留学生和华人教授、高阶人员提供聚会和交流机会;同时帮助他们找工作、讲学并接触美国上层。老一代的华裔学人几乎都跟它有某种缘分和交往。

  但在China Institute的经历也打碎了董鼎山娶中国女孩的梦。凭他的条件和资质,应该能得到心仪的女孩。事实上,他也遇到了不少愿跟他交往的姑娘。但是董鼎山被吓到了。

  之所以被吓到盖因当年的这些等着钓金龟婿的公主们眼光太高。她们大多养尊处优颐指气使,让惨绿青年董鼎山感到尴尬不适。半个世纪后,老爷子谈到当年遭际仍然汗颜且愤然。其实,洋场出身的董鼎山并非没见过世面辈,但他不屑於跟有公主病的骄纵女孩周旋。这些女孩不但物质化极重、偏爱攀比,以男子花钱多少来衡量对她们的爱有多少;而且要管辖男子,希望他们不止在家庭而且在事业上由她们来安排命运。董鼎山受不了这个。他交往的女孩曾经直言学新闻没前途,让他改学工程或学医。

  那时候来美留学的欧洲人就樸素和简单多了。甚至连美国本地的女大学生也很少人有这样成熟的算计和老到的谋略。於是,董鼎山就调整了方向。他发现,来美国的北欧女孩最樸实能吃苦而且善解人意。

  瑞典和挪威籍的女孩多来自小镇和乡村,身材高挑气质更天真贤惠。跟他交朋友时处处想着替他省钱;出门不愿坐当时堪称奢华的taxi而愿意步行健身、不吃豪华餐宴而选麦当劳果腹节俭且体贴。董鼎山娶了洋妻却享受了中国贤妻良母的待遇。几十年后他返国回乡,“文革”后的故乡人却在他洋妻身上发现了被遗忘几十年的传统中国式爱家爱夫的模範。

  董鼎山妻子学会了做麻婆豆腐和红烧肉,跟他相濡以沫相爱了一辈子。我每次去他们家跟董先生访谈写作,她都备好茶点鲜花然后躲开。后来熟了,她偶或轻声加入我们的谈话。凡熟识董鼎山者皆知她是一个现代难找的古代贤妻的形象。

  像是一对同命鸟,二○一五年五月,比他小八岁的妻子蓓琪去世。同年十二月,九十三岁的董鼎山追随他爱了一生的蓓琪,告别了自己心爱的读者和世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