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閒话烟雨\漫说《兰亭序》\白头翁

2019-06-28 03:14: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曾见过西晋陆机的拓本残片,一看确实让人心灵一震,耳目一新。陆机是西晋扛鼎之人,才华横溢,传世佳作颇丰,诗、文、辞、赋堪称西晋第一人。那拓片虽说可能有假,但文字筋骨傲立,气韵有致,神态不凡。猛一看,以为是北魏拓本。陆机去世那年公元三○三年,王羲之出生,理论讲应是两代人,王羲之也非石头缝裏蹦出来的孙悟空,东西晋时代应该有一个书法的肥田沃土,也可能要提前到东汉末年、曹魏时代。即便是东晋时代,真正见过王羲之的《兰亭序》的又有几人?

  王羲之写完《兰亭序》酒醒后也感到彷彿有神力相助,再写多遍皆不如涂抹改错的原始篇。自己视如珍宝,不再出示予人看,珍藏传至子孙。但王羲之的《兰亭序》名声却越来越大,王家越藏,其名望越高。其中有说不尽的曲折,说不完的故事。九曲黄河,其曲未有《兰亭序》曲折。鬼使神差,其真迹传至唐太宗之手。爱江山更爱美人,唐太宗不择手段把《兰亭序》弄到手后,爱江山更爱《兰亭序》,时时把玩,时时观摩,如痴如迷,如醉如狂。可见唐太宗的文化修养。未见好德如好色,亦未见好德如好《兰亭序》者。可见《兰亭序》之神力、魅力,能让一国之君沉迷於此。唐太宗的德亦表现在愿与人共享,真迹不敢、不愿、不能常常与众人相见,他便召天下书法大家临摩,抄写数份,赠与臣下友人。据说唐太宗对《兰亭序》的爱是“死不别爱”,临终遗言是“吾所欲得《兰亭序》可与我将去”。王羲之的《兰亭序》随唐太宗而去。不挖古墓是见不上世之珍品绝品了,但挖了昭陵也不见得能看见王羲之的《兰亭序》。

  五代时期,有一盗墓狂人温韬,其为军阀,兇狂一时,得势之后竟然把唐朝皇陵挖个遍。昭陵是温韬的主要目标,他深知昭陵的内涵是什麼。有一种说法是这个粗野强蛮的傢伙把昭陵中字画的装轴金玉给抠下来,然后把字画扔到一边。经此一劫,王羲之的《兰亭序》从此消失,人间未有《兰亭序》,阴世亦不再拥有,温韬罪该万死。但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艺术追求,书法之尊终於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自东晋以后,中国书法业才开始有真正的世元,书法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得到了最终的承认和推广。书法的推广也得益於唐太宗,自唐以后,临摹本层出不穷,形成排空的文化巨浪。

  据载宋朝有位名人赵子固,得白石旧藏五字不损本《楔叙》,即《兰亭序》,甚喜,乘舟夜返而归,后因风作舟覆,幸值人相救,一切尽失,万幸其善,人无恙,赵子固被救,犹如落汤鸡一般,立於浅水之中,手持《楔叙》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介意也。”因题八言於卷首后,云:“性命可轻,至宝是宝。”让人不由想起裴多菲著名的爱情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赵子固什麼都可以不要,只要《兰亭序》。从唐到宋,《兰亭序》愈珍愈贵,愈热愈宝,也说明书法作为一门文化艺术已经深深根植於社会。赵子固落水的《兰亭序》是无数个《兰亭序》中赫赫有名的一卷,宋人刊刻的《兰亭序》大概有几百种,理宗朝代的丞相游似就藏有百种之多。推测像宋徽宗这样书画大家,珍藏名临本恐怕就不止百种。十分可恨,金军攻破汴梁时,一把火烧了。有人云:金军烧掉宋皇帝珍藏的稀世珍版的《兰亭序》,犹如日本人当年盗走中国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罪莫大焉。

(“书法之外”之二,标题为编者所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