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纵遊山水派瑞芬\邓海超

2019-08-15 04:24: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故地重游》,2017,水墨、混合媒介拼贴纸本,每帧尺幅为144×37厘米

  “墨得水而活、水得墨而灵……在絪缊的水墨中,充满着虚与实、动与静、黑与白、浓与淡、轻与重……水流、墨流,成为永恒。当然,这都是在笔的调度和指挥下完成的。”

  这是当代水墨女画家派瑞芬的一段艺术家自白。她是一位独具个性、不囿于固有风格和技巧规范的画家。派氏生于香港重光(编者注:指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日占时期正式宣告结束)的一年,家境亦非富裕,少年时也要帮补家庭生计,只能在夜间求学,并建立了对艺术的兴趣。在九十年代她开始学习陶瓷创作,曾随陶艺家何大钧、陈锦成、Katherine Mchoney等习艺,后因手部过分劳损而放弃,转而专攻绘画,踏上日后作为画家的艺途。

  派瑞芬最初是在一些私人课程习画,后在多所院校如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修西方艺术课程、正形设计学院、香港视觉艺术中心、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等修读水墨画、书法课程,最后获取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和香港艺术学院合办的艺术硕士课程学位。在修读课程期间得以从多位名师大家聆听教益,尤其是新水墨画大师王无邪问道东西、技法多变、创意无限的风格对她启发尤深。派氏习画过程与其他画家并无二致,最初也临摹古代大师如宋代郭熙《早春图》等巨铸。其他大师如香港新水墨运动大师吕寿琨的抽象水墨和禅画、“现代水墨画之父”刘国松以半自动和自动技巧、拓印、纸筋肌理、渍色喷染的现代水墨及西方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风格等也丰富了她的艺术视野。她也积极参与画会活动和海内外展览,是香港艺坛上的活跃分子,亦作出推广水墨的贡献。

  图:《思 潮》,2017,水墨设色、混合媒介拼贴纸本,177×137厘米

  在扎实的基础上,派氏不囿于流派、传统的束缚,而作出创新性的多元探索。她好摄影和游历,以摄影机镜头和个人触觉,捕捉了旅行时所见所感的各地山川风貌、人文风景、民情风土、胜景建筑,将之移印于画图之中,力求与笔情墨意融会糅合、在构图、色彩、技巧寻觅创意,建立鲜明面目。她的画作,时而笔触奔放豪迈、挥洒自如,用色浓烈,具有抽象意味,豪迈纵恣;又或水色墨韵渲染有度、色墨深浅变化、晕染流动,蕴含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文人境界。近年来派氏画作更臻圆融成熟,拓境开新。二○一七年所作的《故地重游》五联屏是她代表之作。她遍游日本广岛、京都、宫岛、北国,以镜头拍摄了原爆残迹、京都寺院和岚山美景、宫岛鸟居、雪国山郊及游人船舟,未予修饰,而移印及沉淀在山水画作之中,融为一体,层次分明,毫无斧凿痕迹。广岛原爆悲剧,令她忆记出生时的战争苦况,深有感触。岚山的胜景古意、宫岛鸟居游人如鲫、北陆风光的淳厚古朴,为画境添上思古的幽情。联屏构图空灵恬静,水墨渲染浓淡变化,烟云雾霭,如玉生烟,深得知黑守白,虚实阴阳之道。同年所作的《思潮》,将拍摄西贡码头市集、石灞船舟、屋邨建设的照片分别布置于画面上下部分,而画图中央则以色彩和大笔触刷画扫染不同体积的框架,有如香港城市楼宇的窗户,透视生活空间,也令这些抽象框架有如棚架,而她巧妙地植入棚架工人攀爬工作的作息情景照片。全图时光空间交错、不同场景穿插交织,体现了画家对所居都市生活的所思所感、潮生潮涌,不能自己。

  作为一位香港女性艺术家,派瑞芬抱有一份敏锐的女性触觉和本地情怀。她从多方面吸取艺术养分,力创新貌,自成风格。她说:“山水具象体现抽象,静物与动景融合。即意成气,即体成势,上天造就的自然景色、人为的建筑物,大自然的宏伟与人的渺小形成强烈对比,这是我心中意境,因情造景,不存拘泥,没有固定形式,通过自由的水墨色彩抒发感情,表达心中所想。”这段自白正可作为她融会自然山水、人文风景、感情思绪的艺术写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