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度桥/月松

2019-09-11 04:24: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因为从事广告行业,我总是离不开各种“度桥”,深夜集体“头脑风暴”是常态。“度桥”一词是从香港同事口中学来的,因为项目总监常在视频会议上焦虑地呼喊:“快啲度桥啦,听朝就要交proposal(计劃书)啦!”反观人称“桥王”的轩仔每次都会淡定答道:“咪嘈啦,反正我哋会度掂佢。”

  在粤语中,“桥”即是“桥段”(idea),“度”,意为揣度、计算、测量。“度桥”是以前戏班的行话,特指编写剧本,现在延伸为“谂计”,想点子、出主意。点子多的人自然成为“桥王”,高明的办法和对策是“好桥”,馊主意则为“屎桥”。那“桥”,可谓架设於人的大脑内,如果不好好忖度,智慧就不会跑出来。

  广告的工作内容不少是围绕创意,即是“度桥”。“桥”从何而来?当然是要懂得讲故事。相信大多数人喜欢听故事,小说、电影、漫画的流行就是明证。广告是沟通的艺术,只有与人对话,才能洞察人性需求,文案才接地气、有温度,更易被人接受,使品牌产生“情感溢价”。就我的经验而言,好的故事通常不是在办公室想到的,也不是单靠数据调查得来的。我们活着,便有不断发生的故事,有时好故事就在身边,只是看你怎麼样去聆听和讲述。艺术来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我也算是个有一些经历的人,平时热衷与别人分享故事,每次朋友听完我的故事,他们也会讲很多的话,多数时候都是受益良多。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一些不同,彼此有了重新的认识。这大概是故事的魅力吧。

  除了与人交流,我的灵感源泉之二是保持阅读新闻的习惯。新闻是经过筛选的故事。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式微,即使微博、微信等平台日益壮大,也不意味着刷刷手机就能全面摄取信息。社交媒体在快和新奇,为我们提供新鲜的话术或语言风格,几年前刚入行,当时的老闆要求我们每天读报、每周交读书笔记,如今回想那段时间,自己的视野、格局乃至文笔的确提升得很快。

  广告之所以被买单,在於创意妙,讲好故事,其实是在讲生活,生活本就是故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