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恩德培行动/高秋福

2020-01-15 04:24: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佩雷斯在自传中着墨最多的另一重大安全事件,是恩德培营救人质行动。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法国航空公司139号航班从以色列机场起飞返回巴黎,途中遭劫持。飞机上有二百五十多名乘客,其中一百零五名是犹太人。被劫持的飞机掉头向南飞,降落在乌干达的恩德培国际机场。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佩雷斯得悉,当即召集会议商讨解决办法。多数人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他表示赞同,旋即转请乌干达政府从中斡旋。但是,乌方告,劫机者大多是仇恨以色列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成员。他们答应迅即释放非犹太人质,而释放犹太人质,则需要以色列首先释放其关押的四十多名阵线成员。闻此,佩雷斯认为“和平解决”实不可能,必须採取武装行动。於是,他当即从以色列国防军和特工组织摩萨德挑选一百多人组建起一支精幹的突击队。

  七月三日傍晚,四架飞机分别载着突击队员、武器装备和几辆汽车,飞行四千多公里,於夜半时分抵达恩德培机场。趁着漆黑的夜色,一面将停留在机场的乌干达军用飞机炸毁,一面包围劫机者和犹太人质所在的老航站楼。不到一个小时,劫机者全部被击毙,在场的人质全部获救。突击队员和获救的人质立即登机,飞回以色列。这一武装解救人质事件震动整个国际社会,有的讚扬是“世界上空前的神勇之举”,有的则斥之为“严重侵犯他国主权的行为”。佩雷斯没有理会这一切,“唯一的感受是自豪”。他在自传中写道:这是世界上最大胆、最危险、航程最远、距离敌人最近的武力解救人质行动。事情过后,他其实也有点懊恼。以往,以色列国内外舆论总是将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和直接参与同阿拉伯国家作战的将军们谓之为“鹰派人物”。佩雷斯则被视为政治上温和的“鸽派”。可是,自启动迪莫纳工程和恩德培行动之后,那顶不受人待见的“鹰派”帽子也开始往他的头上扣来。他不由慨叹,惨烈的现实驱使自己不由自主发生变化,一时间竟成为“谋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人们的眼中钉”。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佩雷斯的职务不断变化和擢升,交相担任外交部长、地区合作部长、副总理和总理,关注力开始从国防转向外交事务。除发展同美欧国家的关係之外,他特别注意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係,特别是同巴勒斯坦方面的关係。他认为,以色列是个小国,虽在同阿拉伯国家的几次战争中均取得胜利,但战胜方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胜利者,因为真正的胜利者最需要的是持久的和平。一九八七年,巴勒斯坦人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给以色列以沉重打击。随后,亚西尔.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并表示愿意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同以色列的争端。时任副总理兼外长的佩雷斯对此并没有及时作出积极回应。记得一九八九年五月我採访他时,谈及巴以关係,他仍坚持原来僵硬的“不接触、不谈判”立场。

  (“西蒙.佩雷斯孜孜追梦之人生”之三,标题为编者所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