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忙年忙什麼/苏昕仁

2020-01-23 04:24: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年夜饭是忙年必备活动/电视截图

  看纪录片《过年》没多久就沉浸在那份浓浓的年味裏了,看着他乡的习俗也能勾起自己故乡的回忆。《过年》聚焦的是乌拉街满族镇,儘管对乡土风情、地方文化的考察不足,但纪录片把重点集中到“吃”这一最能反映春节特点的方面,足够让观众大饱眼福了。

  家裏不过腊八节也就没有喝腊八粥的习惯,不过在吉林乌拉街,流行吃大黄米搭配红豆烹製而成的腊八饭,“吃了腊八饭不用算,过年还有二十二天半”。这一下令人想起那些令人熟悉的方言俗语,也都满载新春的期许祝福,比如在闽南语中就有“韭菜春,年年春,有豆腐”,韭与久同音,腐又接近富字;“麵线甜好呢呢”,就像麵线一样,福寿绵长,呢呢就是连绵不绝的意思。闽南人讲究吃,为了享用美食经常要找找“藉口”,吃发粿是为了发财发家,还有“吃豆乾,会当官”呢。让人难忘的还有一句,“蚵仔米线兜,好人来相交”,兜与交押韵,米线围绕着海蛎,吃了这道美食好人也会围绕着你。当然在方言俗语中,食物并不一定都有好的寓意,粤语说“如果有乜冬瓜豆腐,我都唔知点算”,很明显冬瓜豆腐相当於三长两短;有一说法曾解释道,因为旧时丧事结束设素席,必有冬瓜、豆腐等菜式。另外也有炒鱿鱼(被开除)、炒冬菇(被降职)这些鲜明的例子。

  《过年》第一季只有三集,於我而言最动人的还是“忙年”,它不仅指涉春节前一家人着手各种準备的光景,更是春节本身带给人的仪式感的最佳表现。以香港来说,年二十三“谢灶”,欢送灶王爷回天宫述职,一般会供奉甜食,甚至以蜜抹嘴,表示请灶王爷多进美言。年二十四“开炸”,把该油炸的食品全都在这一天準备好,比如用糯米粉团炸“煎堆”,喻示金银满屋,又如酥皮花生馅的炸油角,也有着崭露头角的好意头。年二十五“蒸糕”,糕与高同音,步步高升之意。有趣的是,“上面蒸松糕下面卖凉粉”的俗语裏,蒸糕则形容上身穿得厚实,整句话用来形容不相称的情况,比如上身穿厚衣、下身却着短裙。年二十八“洗邋遢”,清洗除尘的工作就在这一日进行,裏裏外外都要打扫得焕然一新。通常会事先採买碌柚叶,藉以抹拭器物,能除霉、祛邪甚至防病,据说,用柚子叶煲水洗脸、洗澡,也会起到改善运气的作用。也许是因为碌(“禄”)、柚(“佑”)都代表了美好寓意。年二十九“贴春联”直至年三十备一桌“除夕团圆”饭,当然也有好多市民赶到寺庙裏“抢头香”,即新年的第一炷香。除了这些固定节目,当然还须置办年货、呼朋唤友,且送神、除尘在不同地区可能分属不同的日子。

  乌拉街的满族人在忙年要準备些什麼呢?外出的儿女们给父母长辈置办好了年货点心,巧妇们亲手製作黏豆包、满族饽饽、饺子、撒糕,提前做好、贮藏,那些被分解的猪肉甚至直接存放在雪堆裏,随吃随取。在春节到来之前,还有杀年猪的美宴、赶年货集市、剪窗花等活动,满族人以白色为贵,春联其实应以白绢书写,后受汉族影响,窗花春联逐渐改用红纸。《过年》的主角之一傅老太太一家,在除夕当天另有“家族晾谱”的特殊仪式,藉此向祖先传递崇敬和感恩。新年在忙碌中来临,春节也在忙碌中悄悄结束,这些仪式或一整个忙年使我们暂时离开了庸庸碌碌的日常,打开平日裏两点一线之外的桃花源,其间的幸福与感伤,皆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