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降调\姚文冬

2020-01-29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气乃音之帅”,人老了,气息就不足了,又不肯降调,就不得不靠摇头晃脑来“拔气”了。所以,降调在京剧演唱中很常见。

  因私淑程派而闻名的艺术家新艳秋,逾九旬后,演唱依然从容、流畅、韵味十足。那年我们去南京拜访,问她,您这麼大岁数了,演唱还这麼轻鬆,看上去一点也不累,有什麼诀窍吗?新老说,有啥诀窍啊,岁数大了就降调呗,人嘛,就得顺其自然。

  降调,是指戏曲伴奏时,胡琴在原来音阶的基础上,降低音高,以适应演员的调门,如把E调降为D调,或把D调降为C调。京剧唱段最初设计的调,叫做原调,由於个人条件不同,原调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若不改变伴奏的音高,唱起来就非常困难。我去票房演唱,琴师总会先问我,唱什麼调?然后,根据我的要求定弦。我发现,大多数票友,都会选择降调。原以为,这是票友功力不及的缘故,其实不然,大师、名家,同样会降调。程砚秋先生晚年的演出,唱腔低沉、婉转、柔韧、绵长,十分挂味,听得出来是降调了,对比他年轻时的原调,反而更有韵味。

  以前,遇到唱原调的人,我会肃然起敬,对自己降调演唱,则抱之以羞愧。以调门高低论英雄,也常被误作衡量唱功的标尺。其实,降调与唱功无关。京剧讲究“字、气、劲、味”,没说讲究调门。我觉得,降调之后,气息更充足了,在可控的音域裏,更能扣紧剧情、揣摩人物情感,并且有了施展“字、气、劲、味”四功的余地。若嗓音条件不允许,又要唱高调,就无暇旁顾了,往往顾此失彼,反而容易音色失常、荒腔走板。就如同一个人开车太快,对窗外的风景,车内的音乐就无暇顾及,倘若慢下来,不但身体会舒适、精神放鬆,视觉、听觉裏也都有了内容,旅程也会因此而丰富饱满。

  台上唱戏,台下做人。演戏与做人颇有相通之处。一个人选择了低姿态,生活的空间会相应放大,凡事就有了迴旋的余地,不仅能保证自己舒适、优雅地活着,还能轻鬆应对外界各种矛盾,并能赢得他人的好感。京剧的降调而求其味,与做人的低调以聚人气,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