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疫病启示\绿骑士

2020-05-25 04:24: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五月十一日,法国的隔离令一撤销,被困了两个月的人们,纷纷蜂拥到街上。首先被踏破门槛的是理髮店,许多人不是垢面也是蓬头,都抢着先去“装修”才敢见人。时装店也生意滔滔。我们则是在当天下午跑到郊外,在绿油油的原野间深呼着新鲜空气。晚上,巴黎城中多处,尤其是圣马丁运河堤岸上,坐满了一堆堆人,多数都不戴口罩,高谈阔论,口沫横飞,对酒当歌,像庆祝疫潮已经完结。这令我有点心惊。

  自从有人类以来便有流行疾病。“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在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见。在西方,旧约圣经中也多次叙述。流行疾病神出鬼没,有时人类会忘记了它,但是它从来没有忘记过人类,在一个细微的角落等待着,忽然就扑出来。即使现代医学昌明,但当它来袭时,人类首先可对付的武器是躲避,像史前人类遇到猛兽时逃回穴洞中。

  在古希腊时代剧作家如荷马等都曾以此为题材。较近代的则有《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笛福(Daniel Defoe),十八世纪时写的《大疫年日记》(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详细描述一六六五年的伦敦大瘟疫。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最后一个人》(一八二六),讲述着被疫病毁灭后的世界上,几个幸存者,为了怕被传染而互相避免接触。杰克.伦敦名著《猩红疫》(一九一二),幻想在二○一三年,红死病差不多灭绝了全人类,劫后的美国一片荒凉。到了二○七三年,一个罕有的幸存者,将六十年前传染病的恐怖往事告诉他的孙子。这个在文明被摧毁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像个小野人,听得目瞪口呆。书中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科学已进步,但仍无法阻止疫病摧毁世界。一个世纪前的故事如今仍值得我们反思。这本书就像预言,出版六年后,地球上爆发了导致数以千万计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

  不少文学作品都是借瘟疫批判社会制度,或是探讨人类在经历各种苦难时,难以想像的残忍与丧失理性,亦有无边的宽厚与牺牲。疫症毁灭文明,只有人类的团结友爱方可挽救大局。

  微不可见的病菌改变了全世界,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分财富多寡、地位高低、年龄大小,生命或许因它而忽然结束。对流行病的恐惧暗藏於人们的潜意识中,但巴黎城中一天比一天热闹,第一波疫浪根本未过,恐怕第二波很快又会湧至,多数人若无其事地“以真面目见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