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天象世象/小 杳

2020-06-24 04:24: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世界太魔幻,两周一期的专栏似乎跟不上它的节奏了。先说美好的事:颱风“鹦鹉”与香港擦肩而过,豪雨带来蓝天云霓。窗外每天上映风光大片:晴时大团白云飘来飘去,海面忽明忽暗,船隻游弋;雨时一边黑云低沉,一边夕阳斜照──这时就可预知有大概率出彩虹了。夏至日出现日全食。於是朋友圈前有七彩虹霓,后有日光如眉。

  疫情仍在蔓延,二百一十五个国家和地区逾九百一十万例,死亡人数超过四十七万。美国白人警员暴力执法致黑人死亡,引发全球大规模示威,一个月来波及世界近二百个城市。

  北京。连续五十六天零确诊之后,六月初再现本土病例,九天新增二百多宗。初判由欧洲输入。首都各类防控升级,全市大排查,刚刚开始的复工复课再次按下暂停键。

  香港。港区国安立法在人大常委会上通过一读,法律细节公之於众,“达摩克利斯剑”在千呼万唤期盼中终於落下,与各种势力迎面交锋。特区政府自母亲节首度宣布将限聚由四人放宽至八人后,十九日再次放宽群聚上限至五十人。有人着急两地何时恢复通关,有人最关心放宽令后的示威集会。跑马地一花店,疫情严重时顺带卖口罩,十六港元一隻。日前路过,口罩仍卖,却换成了示威者的标志性黑色口罩。

  抗疫──抗议,音同,意迥。成了二○二○上半年全世界共同主题。

  众好友半年后终於在父亲节前相聚,警友感叹“恍若隔世”。经历“黑暴”,方显最真的三观;经历疫情,方觉最真的牵挂。

  微信读书迷上茨威格。这位奥地利犹太裔德语作家,之所以成为文学巨人,就在於他是一个真正的思想者,冷静思辨、平和理性,又不失温暖和悲悯。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这次引发全球种族平权运动的美国黑人也叫弗洛伊德)作为他的忘年挚友却像一个“迷叔”,写信表达倾慕:“我欣赏您对妖魔般人物心灵的发掘,我欣赏您精巧优美的语言,它表达的思想极为贴切,看上去像是透明的衣衫熨帖在古典雕像身上。”

  茨威格写新大陆殖民者“令人难以解释的複杂现象”:“一方面,他们具有一种当时只有基督教徒才有的虔诚和信仰,真心诚意、无比狂热地向上帝祈祷;另一方面,他们又会以上帝的名义进行最滔天罪恶、最卑鄙无耻的勾当。他们的勇气和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能够做出世界上最壮丽的英雄业绩;但同时他们又以最无耻的方式勾心鬥角,寡廉鲜耻之中又夹杂着一种极其突出的荣誉感,一种令人钦佩、真正值得讚誉的对自己历史使命的崇高意识。”

  茨威格写十九世纪的人们“真诚地认为,各个国家及各个教派之间的界限和信仰的分歧,将会在人们的友善中逐渐化解,整个人类将享有最宝贵的财富:和平与安全。”“今天的人把宽容视为软弱,而那时的人把它看作一种道德力量。”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他,则清醒地认识到“在历史上,理智与和解的时刻从来都是短暂和容易消逝的。”儘管茨威格早在一九四○年代刚届花甲时就厌世而去,但他对史实和人性的洞察,实在令人惊叹,至今仍入骨三分。

  几百年来,西方的本性未变,世界的丛林未变。变的,只是文明的此消彼长。傲慢与偏见,贯穿人类历史。所有衝突,都是文化的碰撞;所有的偏见,都是文化的误解。

  当今中国在西方环伺中的境遇,既是同一世界之下两种制度的磨合(可谓“一界两制”),也是西方对中华文化进入国际主流场的排异反应。仅仅说中国文化哲学,比如仁义礼智信、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以及人之幼”、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多麼好的智慧;中国的唐诗宋词,更是妙绝天下。但世界丛林中,却对这个长得不一样的东方面孔另眼相看。

  父亲节当日下午,坐在办公室写专栏。天色忽然暗了,以为云在捣乱。朋友微信告“快看日食”,匆忙戴了墨镜跑下楼,阳光明亮,看不出啥。以为错过了,突然太阳钻进一朵乌云背后,依稀显现半圆形,可惜手机拍不出来。回到办公室,戴上三副墨镜才可肉眼见。五十年一遇的“金环日食”带来的暗淡转眼即过。

  茨威格曾引用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一句话:“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光明始终是世界的永恒。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