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妻子如衣服\李忆莙

2020-07-13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轻个人而重国群的。

  “国家认同”,是为人之道的要义。而国与群,家还不算是个“群”呢;群是社会,家在群裏。国与家虽有同构状态的相应关係,但当忠孝两难全时,选择国,是毫无疑问的。国家是天地之大义。中国古代社会,男人既要尽忠於国家,又得尽孝於父母,却让夹缝中为人妻者,饱受折磨。

  没有国哪来家?家与个人,又必然以家为重:没有家,个人是不存在的。因此,一个不爱家,不孝敬父母,对兄弟手足之情不珍惜重视的人,被视为禽兽不如。又若有堂堂男子汉,为儿女私情而捨弃大好前程,那是没出息。因为早有古训:“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随时可以换,破了亦可缝补。而手足是四肢,断了,安可续?由此可见,旧时中国人是多麼的亲情至上,血浓於水。做父母的,宁愿见夫妻反目,也不愿见到手足不和;离婚当然不是什麼好事,但却不比手足相残来得更教他们痛心疾首──本是同根生啊,相煎何太急?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之所以成这千古名言,不就是因为中国传统观念,重视亲情超过夫妻感情吗?儒家思想更以血源亲情为大。兄弟是手足,是血源至亲;而妻子再亲,也是外姓人。即使不是真知灼见,也是言之有理。

  轻爱情重功名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一句“男儿志在四方”,便概括了男人的志气所在。故而上京考试这一趟远门,无论如何都得去的。至於那些自知无望金榜题名的,也得出门去做买卖。否则他家的门楣无论如何也光不起来。是以男人娶妻后,便得出门“放志”去。有幸的话,这被娶回来的女人,即成为有志男人背后的“深明大义”女人。也因为她的识大体,顾全大局,她男人便“出息”了──此乃“有幸”;而“不幸”的,则只得到个“乡下髮妻”的虚有名分,守一辈子的活寡。

  远的不说,就说新文学时期的那一批文豪巨匠吧,随手拈来,便有鲁迅之於朱安、徐志摩之於张幼仪、郁达夫之於孙荃。这些女人,她们个个都称得上深明大义,情深义重。但最后都成了“衣服”,被丈夫换掉了。她们中有纠缠怨恨的,也有哀默心死的,惟扰攘多时,终於在岁月中惊觉耗掉的是有限的青春,在颓然心灰中接受事实……在那一刻,她们有什麼想法呢?是绝望於命运从此只有更坏,而不会更好?抑或心中懊丧,怀疑自己是否耽误了男人的前程?她们的憋屈,却又是骄傲的,因此她们的男人都是文豪巨匠。

  自古有言,成大事者,忠孝两难全。有为的男人,自当有取捨。而这排名最末的儿女情长,竟然没有她们的份。“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她们生命裏最美好的那段,竟是如此渺渺茫茫地便过去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