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疫情下的菜档\东 瑞

2020-07-27 04:24: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因为疫情反弹,出版业更显艰难,不少书店倒闭,书展延后,雪上加霜。响应尽量少出门,写字楼不敢去,我只好宅在家做事。业务既然几乎全停顿了,三餐依然要继续。

  我住在黄埔,住所旁就是一家大型综合式的购物超市,疫情越趋严重,住户主妇几乎集中在一周一次的优惠日抢购。早晨八时半还没开门,马路上已经排出数十几米长的长龙,开门后众人如衝锋陷阵,小推车被一抢而空。这家超市的东西尤其是蔬菜不算便宜,但该区大都是中产阶级的住客,习惯了如此水準的消费。四处走走,才发现疫情期间,菜市场多了不少新去处,具体地说,是卖菜的小店竟然新开了好几家。这个我还没研究出来,究竟是什麼原因?也许发现超市人太挤、菜蔬果瓜卖得太贵?减少出门,市民多少提前囤米积货,多买菜以备不时之需。

  康文署下辖的传统街市,一般都在大厦底层及二三楼,潮湿、密封,人多,空气不大流通,一旦有疫情爆发可不得了,因此心存畏惧不太敢进入。想买点菜蔬就选街转角、小巷口、横巷裏,卖菜小舖常常出其不意地出现。有时左邻赫然是一家银行,而右舍竟是一家卖廉价成衣的。多日没出门,乍一上街,一条小街,菜舖子彷彿一夜之间从地上冒出来似的非常多,大概为了竞争的缘故,菜价一家比一家便宜。

  还有那麼一家新开在通衢大马路的,贴出的促销方略够刺激的:从晚上七时开始,全场九折,每隔半小时再折,一直到深夜十一点,降到一折;最预料不到的是,十一点半:“免费派送”。当然,我没试过在深夜裏逛这家菜舖子。估计不需要等到深夜,他们售卖的菜已经被扫光了。我排长龙买过这菜舖的菜,确实比那家大超市便宜了一半以上。队伍之长,在狭长的店内绕了几个来回,蛮夸张的。

  香港疫情平缓后又骤紧,防不胜防。连续几天都是逾百人确诊的消息传来,令街坊都显得一片惊慌,菜档突然特别多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都担心社区大爆发,不便再出来,於是想囤货防饥。菜档最多的是印傭、菲傭、家庭主妇、男性长者,也有二十来近三十的年轻女子,估计是新婚女性,乘疫情在家办公抽空出来买菜。

  走进大街小巷的大大小小的菜档,满眼是青绿瓜菜,非常欣喜,彷彿在炎夏裏心灵一下就被绿化了。我和老伴的共同心头好是凉瓜和芥菜,不过说也奇了怪哉,这两样原味都微苦,凉瓜非常多,独是芥菜找了好几天就是档档都缺席,什麼原因就是一门大学问。

  菜档的学问很多,瓜菜的来历,卖菜舖的租金等等,都是我很想了解的;而每一样绿色蔬菜的营养如何?那些不同外貌内质的各种瓜又怎样?这些都直接关係到我们的营养、健康和生命。到菜档买菜,戴手套当然最好,此外也带小瓶搓手液,不时搓手方为安全,戴口罩,更不用说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