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从BLM运动到英国华人/江 恒

2020-09-10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疫情下,欧美国家的种族问题凸显/资料图片

  今年六月美国黑人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发BLM(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潮,示威者的怒火很快延烧到大洋彼岸的英国,一些被视为“黑奴贩子”的历史名人铜像被推倒,甚至连二战民族英雄前首相邱吉尔的雕像也遭喷漆“种族歧视者”,这场运动来势兇猛,让向来以“自由和包容”自居的英国措手不及。

  BLM运动之所以在英国引起回响,除了其是最早从事贩卖黑人奴隶肮髒贸易的国家之一,迄今仍留有不少历史痕迹,还由於当局长期推动的多元化并未对种族主义带来根本性改变,种族歧视和偏见仍根深蒂固。听起来,这似乎与我们印象中英国人温文尔雅、富有教养的绅士风度相去甚远,但揭去虚假外表才能暴露真实。

  说到这裏,就不能不提及两年前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的“疾风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醜闻,并由此揭开的一段充满血泪的移民史。早在二战结束后,英国为填补劳动力短缺,从加勒比海地区引入大量劳工,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七一年期间大约五十多万人搭乘“帝国疾风号”(HMT Empire Windrush)抵达英国开始新生活。

  惟好景不常,由於这些移民当初的入境卡遭英国当局销毁,也没有证明身份的文字记录,他们和后代便成为非法移民,长期来无法工作、租房子以及享受各种福利,成为社会“隐形人”,饱受歧视和欺凌。用一位十八个月便随家人从牙买加来到英国的当事人沃克的话说,他在英国生活了五十多年,和普遍英国人没什麼两样,有一天却被告知,“你在英国不存在!”这实在讽刺,也令人难以承受。

  英国舆论在反思“疾风世代”醜闻时对政府加大挞伐,除了批评当局的官僚主义和缺乏人性,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事件折射出背后的种族傲慢与偏见。实际上,潜藏於英国人内心深处的种族主义优越感,有如沉睡的种子,每逢恰到温湿的环境,便会不自觉地滋生发芽。华人作为英国的少数族裔,也有着许多类似的心酸经历和移民血泪史,直到今时今日,在不少方面仍未能做到与英国人一视同仁。

  在伦敦华人圈裏叱咤风云的侨领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上世纪七十年代随香港新界移民潮来到英国后,明显感觉到寄人篱下、低人一等,他曾经给我讲述了一个他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他去小卖店,买完东西刚要出门离开,迎面被一个黑人小青年拦住去路,对他进行各种挑衅,为不招惹是非,他选择忍气吞声。不料接下来几天裏,这个黑人小青年每天如法炮製,终於让他忍无可忍,大吼几声摆出武打的架势,让对方误以为他会中国功夫,此后那个人便再没有出现。

  他在讲这故事的时候,笑中带泪,戏言“成败皆中国”,正是“中国身份”让他受到欺辱,但也是“中国功夫”为他解围。他还提到,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华人如今的处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仍没有强大到可与英国人平起平坐,比如在职场上存在许多轻视华人的潜规则。一位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资深老教授也曾告诉我,一些重要奖项的头奖得主,通常不会颁给少数族裔,即便是水準有如郎朗这样的音乐天才,这是音乐界的潜规则。

  我在採访英国跨党派组织“华人参政计劃”时,也常听到华人受到歧视的个案。该组织长期推动华人融入英国主流社会,他们一直都收到来自英国各地的电话和电邮,讲的都是他们遭遇的种族歧视,原因除了华人所佔人口比例偏低,又分散居於英国各地,孤单弱势,还与华人传统上对政治冷感有关,由於缺少政治参与,政界罕有华人身影,造成没有人为华人发声,和其他少数族裔相比,直到二○一五年才有首位华裔当选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Alan Mak。比较讽刺的是,很多香港媒体自作多情地称其为“麦大粒”,但这位议员在接受媒体採访时,却否认自己有这个中文名字,并且强调不会说中文。

  身份认同或许可以选择,但黑眼睛、黑头髮和黄皮肤的外表却无法改变,换句话说,在外国人眼裏,无论走到哪裏你始终是一个中国人。也正因为如此,随着英国脱欧、中英关係恶化以及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英国华人的处境正变得不太乐观。

  有专注於华人社区研究的英国学者认为,脱欧公投之后,其中一个立即显现的影响就是针对少数族裔和移民的歧视性侮辱案件增加,目标包括英国各地的华人,脱欧公投让深植於英国各界的反移民偏见得以释放。而四年前脱欧公投所掀起的政治涟漪,直到今天仍余波蕩漾。

  新冠肺炎疫情是华人遭受歧视的另一个催化剂。早前一名华人长相的新加坡留学生在伦敦街头被人袭击,嫌犯在施暴前曾大叫:“我不想你把新冠病毒带来我的国家”。据英国一项针对亚裔人士的研究显示,华人因疫情被取笑、遭受暴力袭击和死亡威胁,他们害怕得不敢独自外出,孩子们也因此被同龄人嘲笑。

  伦敦知名华人律师邓汉声几个月前曾跟我讲,在英国疫情大爆发时,他有一天早高峰时搭火车上班,在拥挤的车厢裏,唯独他旁边的座位一直空着没人肯坐,他随后自我解嘲地发了一个帖子:“足够幸运吗?我的座位旁边没有人!”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就是英国华人的真实写照,那些把BNO移民描绘成天赐良机,将迎来美丽人生的人,不是另有目的,就是太傻太天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