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当我的身体调转过来”\李 梦

2020-10-15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夏加尔画作《生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图片

  如果不是疫情阻碍通关,当得知夏加尔(Marc Chagall,一八八七至一九八五)画作要在内地展出的时候,我一定会飞去现场,重温这位俄罗斯画家笔下那些鲜艳、浪漫又弥散淡淡忧伤的画作。上周五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开幕的夏加尔回顾展,展出二十八幅油画及一百多件版画,时间跨度近六十年,回溯这位长寿且高产艺术家的创作与人生。

  熟悉现当代画家的艺术爱好者,恐怕少有人不喜欢夏加尔的画作。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和达达主义的杜象等人,儘管盛名在外,但他们的作品常常引得观者相当两极化的评论:喜欢的,讚不绝口;看不懂的,则欣赏乏力。而当我们谈及夏加尔的时候,我们总不会用上“看不懂”或是“无法理解”之类的字眼,只因这位俄罗斯画家的作品表意直白,愉悦双眼,从不抽象离地。

  艺术家的作品固然常常受到往昔童年的影响,但像夏加尔这样,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不厌其烦描摹童年景象的艺术家,则并不多见。儘管这位犹太人二十多岁的时候已前往巴黎求学,并且在一九二三年离开故乡后的数十年间再不曾踏足故土,但他对於当年俄国境内(今属白俄罗斯)犹太小城维切布斯克的感情绵延一生。不论他早年在圣彼得堡和巴黎的创作,中年时为躲避战乱前往纽约时创作的芭蕾布景作品,抑或晚年在法国南部的陶瓷与彩色玻璃作品,都或多或少地指向“故乡”这一母题。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挤牛奶的女工,农夫,流浪歌手,忘情恋爱的男女……夏加尔用半写实半梦幻的笔触回忆童年,也引得看画的你我回想起当年烂漫无忧的生活。

  如果你单看夏加尔鲜艳明亮的用色,以及超现实的、似梦似真的画作内容,你或许会以为他的一生过得格外顺遂。其实不然。夏加尔在故乡曾被排挤,二战时又因犹太人身份而被迫流亡,经历心爱的妻子离世,也经历战乱流离以及大量画作遗失,他这漫长一生,曲折动荡,亦是世事更迭的鲜明写照。

  儘管曾经历艰困,夏加尔画中仍见不到颓丧或消沉,每每是浪漫轻盈的样子。他喜欢画花,喜欢描摹飞翔在空中的恋人,喜欢热烈生动的城市与乡间风景。我最爱看他的那幅《生日》,漂浮在空中的恋人以奇特的姿态忘情拥吻。在意第绪语中,“当我的身体调转过来”的意思是“我深深地被你感动”。

  我想,在世界一同经历艰难的时日,重温夏加尔的画,从画中寻找感动慰藉与相拥同行的力量,应是此时这场展览不容忽视的意义所在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