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经纬/且试新茶\吴 捷

2021-01-20 04:23: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不久前,家中出现茶荒之兆。绿茶、老白茶,各余半罐,普洱、大红袍,仅剩一盒。我是闽南客家茶人的后裔,每日从早驴饮到晚,非此不足以读书写字。林语堂说:“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神飞,胸襟豁达,锋发韵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能会神会意,胸中了无窒碍,神遊其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我认为喝好茶也能办到。承平之时,借去中国探亲之机,总会买各种茶叶带回美国。近来家乡难返,茶荒渐成。在本地也曾偶尔买过几种袋泡红茶,其他品牌并未留意。遂去超市寻访,竟眼花缭乱,购得新茶多种,回家尝试,相当满意。仓廪既实,窒碍顿消,自是步入茶的崭新世界。

  瘟疫横行以来,以代用品或权宜之计凑合度日已成为人们的习惯,顶风冒雪前行之际,暗中希望有朝一日回归“常态”,将权宜和代用品都丢个乾淨。然而我们渐渐发现,许多本作权宜之策的,竟是锦囊妙计,值得继续执行;许多原是代用品的,却也顺心应手,何妨继续使用。比如根据近日访谈和统计,将传统办公方式与居家办公结合的混合办公方式,不但没有影响工作效率,还提升了员工的自由感和幸福指数。又如我所就职的学校坚持面对面授课,作为教师的我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增加线上互动机会,简化考试内容,减少群聚接触。种种举措大受学生欢迎,我决定此后沿用,并奇怪自己此前为何没有想过改弦易辙,就像我不久前还不知美国普通超市也能买到相当好喝的绿茶、茉莉花茶一样。

  商鞅说“常人安於故俗”。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和奴僕。日常工作的常规和惯例,带给每一天有序的结构和安全感,有时却成为新知和进步的泥沼。一场瘟疫,将无数靠在舒适躺椅上看海的人和公司捲入汪洋,必须挣扎自救,尝试新事物、新方法、新职业。新的需要,则促使新技术飞速发展──今年就是远端办公、远端教育技术勃兴的一年。如今我们居家办公包括线上教学的技术,不久之前尚不存在或鲜为人知。   记得二○一四、二○一七年,学校都因大雪停课一周,学生喜大普奔,老师束手无策,不仅因技术手段不足,也因没有突然转入线上教学的先例。如今回想,不禁失笑。新技术的发展,进而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机会。招贤纳士,不必拘於本地。求医问藥,无需亲身造访。至於全世界投入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资金和努力,飞流不绝,猛浪若奔,将托起未来生物医学产业的艨艟巨舰。《周易.繫辞》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时,改变彷彿是被迫且无奈的,却或许翻开了新一页、开启了新时代。我们现在就站在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而我们日思夜想、不断谈论的某种“常态”,或许再也回不去,且再无必要回去。

  《周易》原是卜筮之书,《易传》则将它从术数转化为哲学。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万事无一恒久,人应根据变化做出相应準备和改变。比如《象传》释水在火上的“既济”卦,“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火在水上的“未济”卦,“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不过,张岱在《大易用序》中提醒世人,“《易》之为用,不可以不变,而又不可以不善变”,不知其病,屡变其方,足以致祸。“变”不一定是推翻重来,大兴土木。身处风暴中心,比平时更谨慎、更坚忍,如《彖传》解说“明夷”卦,“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又如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埃勒克特拉》(Electra)和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Medea)所说,在恶劣天气中航行,应当放下风帆──这是一种看似消极实则积极的“变”。无论“变”的方式如何,我们不必怀恋悲叹往日的“常态”,何妨前瞻远景,尝试新法,心怀希望。

  茶罐见底,起初令我小小紧张,但去超市转一圈即获解决,且发现不少从未尝试过的新品种,今后再不会怕茶荒。明末刻书达人毛子晋有个孙子嗜茶,一日购得碧螺春、虞山玉蟹泉却找不到柴,转身看到祖父留下的《四唐人集》雕版,就拿来劈开烹茶。这样的代用品无乃太过珍贵!不过甲申之变后,汲古阁木雕版十有二三损失於水火蠹鼠,后来更是流落四方。与其抱残守缺,最后被老鼠啃掉,不如权变,拿来配名茶甘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