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向上流与向下流\承 言

2021-02-22 04:25: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楼价高企,住房压力沉重。\资料图片

  前阵子与一位研究香港社会的教授聊到香港的现状。这位教授提到目前香港年轻人阶级流动的问题。他所任职的高校中,学生家庭收入属於香港普通水平,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可以找一份比他们父辈更高收入的工作,按道理他们应当属於向上流动,然而现实情况却非如此。

  现实中,这些收入更高的学生中大多数却没能像父辈那样申请到公共房屋,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他们甚至父辈们看不到希望。同样,在一些学生家庭收入较高的高校(如港大),学生毕业后的收入还不如父辈,家境相对优越的学生若只靠自己的收入,生活质量可能不如目前。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是向下流动的。

  开年之后,收到了地产中介亲切的新年祝福,随之而来的是冰冷残酷的数字。中介截图了一系列关於新年伊始,某某开发商高价投得土地,某某新楼盘开价较同区为高,某某二手楼成交高企的新闻。中介告诉我:再不买楼就买不起了,“我看,今年楼价会升百分之十五。”

  从这个角度分析,或多或少能解释一些香港青年人对社会现状存在的不满,也让我思考:解决青年人社会流动的问题,是否帮他们找到一份工作就算解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说到底,似乎还是离不开房屋的问题。经济衰退之下依旧飙升的楼价让许多人感到绝望,更不用说那些刚刚走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收入的增幅永远赶不上楼价的涨幅,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疫情当下以及政治形势刚趋於缓和的香港,这样的矛盾反而突出。

  一个无奈的现实是,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申请轮候公屋,他们预见自己毕业之后也难以有能力购买私楼,甚至身边有些例子是,为了公屋,一些人宁愿找一份符合申请公共房屋收入的职业,他们宁愿向下流动来获得社会福利,也不愿向上流动。这对於整个社会来说不是好的现象,如果一个人为了房子而宁愿选择一个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职业,无疑是人力的浪费。

  儘管当局一直承认房屋是香港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但现在看起来也没什麼有效且迅速的方式可以解决──私人楼宇价格依旧高企、公屋轮候时间再创新高、针对夹心层的房屋政策少之又少。

  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即将公布,在疫情之下,库房紧张,我们不能奢望政府像往年一样派发大规模的福利,不过,政府一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利用财政政策以扶持在疫情中受到影响的群体,特别是要照顾到青年人的就业和住房问题,唯有这样,社会才能看到希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