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打消“疫苗犹豫”\阿 薯

2021-03-22 04:25: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疫苗接种计劃开始快一个月后,港府终於放宽了疫苗接种的优先群组,“三字头”青壮年也可以预约接种,对於很多人来说,总算盼到能参与“护己护人,齐打疫苗”的行列。我所认识的不少朋友中,有几位年轻人在三月初就陪同家中长者去接种,早早打了疫苗。看他们分享接种心得──“没什麼感觉”、“一切安好”,就觉得疫苗接种是一件寻常事,和以前接种过的肝炎、流感、HPV等疫苗没什麼两样。但看看某几间港媒耸人听闻的报道,顿时又觉惴惴不安。接种,还是不接种?脑海中出现这个问题,便是有了“疫苗犹豫”。

  克服“疫苗犹豫”,需要相信科学。翻看疫苗厂商提供的数据,以及本港疫苗临床事件专家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不难发现,目前在香港出现的疫苗接种后“严重异常”个案,特别是死亡个案,初步显示与疫苗没有直接关係。七宗接种科兴疫苗后死亡个案,多数涉及心血管疾病,有些是生前已经确诊的长期病患,包括冠心病、糖尿病等,唯独有一位备受关注的七十一岁死者,虽过往无大病历史,但解剖后发现他患有严重冠心病,引致肺水肿后死亡。

  也许有人会问,如何判断这些病的发作不是由疫苗引起的呢?我最初看了媒体报道后也有这个疑问,随即便谘询了几位包括本港及在美国执业或做研究的医学专家,得到的答案都相类似:为罕见不良反应个案找原因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最常见的做法是排除法,如果能找到其他原因,比如心血管疾病等,那就有可能很快排除疫苗问题。但如果不能这麼排除,个案与疫苗的关係要确认会非常困难,因为直接证据很难找。

  事实上,六十岁以上人群,若患有心血管疾病,本身就有猝死的可能。根据香港医管局资料,因心肌梗塞入院的个案在二○二○年达到七千三百宗,而在二○一九年,每日因心脏病死亡的平均人数为十六点七人。因此,正如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提到的,两件事很接近的发生,未必存在A引起B的因果关係,应该冷静、科学地分析相关个案,“媒体上说有人打疫苗死亡,却没详细说明究竟是接种后立刻死亡,还是两日后正巧心脏病发死亡,这些新闻,媒体应该公正地报道。”

  诚然,在香港有些媒体总抱着“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情去报道新闻,接种疫苗出现死亡个案后,立刻铺天盖地渲染,全然不顾医学专家分析及客观研究数据,彷彿这媒体的记者编辑就是“医学权威”。面对新冠肺炎这一世纪疫症,全球各地苦战一年后,终於有了切实可行的防疫手段──疫苗,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争相抢购积极打疫苗的时候,面对健身群组爆发引致疫情反覆的香港,却有人煽动“停打疫苗”,当真荒诞离奇。

  当务之急,港府应该尽可能公开、透明地呈现疫苗相关数据及接种注意事项,打消市民的“疫苗犹豫”,令更多人参与疫苗接种,才有可能尽早实现“群体免疫”,从而令香港的社会经济生活恢复正常,令两地通关得以实现。疫苗接种,你打咗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