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嘉德艺术中心与北京艺术博物馆首次联袂呈现的“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正式开幕。当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与采菊东篱的闲逸在明清文人心中共生,当笔墨纸砚构筑的超然天地,同承载着性灵的器物交融,属于明清文人的风骨与雅意,便在这方寸之间自然生发。
嘉德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以当代视野融汇历史和传统之美,以“造境”的展陈方式让文物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次展览亦依托于北京艺术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与深厚的学术积累,甄选118套文物精品,带您感受明清文人雅士艺术生活的独特韵味。展览云集董其昌、唐寅、陈洪绶、倪元璐、钱维城、郑板桥等名家杰作,更有王翚巨幅山水长卷《江山无尽图卷》震撼亮相!
开幕式现场,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表示,嘉德艺术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当代艺术和中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此次与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合作,正是基于双方对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共识。本次展览聚焦“明清文人艺术生活”,旨在以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视角,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希望通过呈现明清时期的文人生活雅趣,让观众在艺术中享受生活的诗意。未来,嘉德艺术中心将继续深化与各文化机构、属地单位的合作,推出多样化的文化艺术项目。今年,嘉德艺术中心还将带来一系列精彩展览,期待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索艺术的更多可能性,让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陈静致辞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陈静表示,北京艺术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学术研究成果及办展经验,嘉德艺术中心近年来举办了多场有影响力的展览,有着优秀的展览运营模式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此次合作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充分发挥了双方资源优势,拓展了双方办展的宽度,实现了博物馆与观众的多维度交互。同时,也希望带给观众一个可观、可感、可知、可体验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展览。未来,北京艺术博物馆将继续与博物馆同行及优秀文化企业合作,不断地推出高品质的展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智勇致辞
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智勇表示,此次展览通过极富创意的展陈设计,生动诠释了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化”的美学理念,为当代观众搭建起穿越时空的文化交流桥梁。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故宫、天坛、孔庙和国子监等众多文化瑰宝坐落于此,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文化长卷。明清时期,文人将诗意生活融入诗文书画、金石器物、园林营造,形成雅致的艺术世界。
本次展览精选书画、瓷器、玉器、文房雅物等展品,生动呈现了文人的审美追求与生活智慧。近年来,东城区持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故宫以东”共创计划、东城文化月等项目,不断激发文化活力。此次展览既是文化传承的实践,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期待观众在展览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
开幕式现场,北京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胡桂梅为到场嘉宾进行开幕导览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杰,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智勇,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胡国伟,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黄英,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陈静,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嘉德艺术中心副总经理马学东、嘉德艺术中心副总经理王彤等共同为展览揭幕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部分,从书房空间、日常生活到审美实践,循序展开,呈现明清文人生活方式的多个方面:芸馆致知,将带您走进明清文人书房这方浓缩的天地,通过古雅的案头清供、精雕的文房器具、珍贵的古籍善本去感受文人 “雅俗之辨”的至高境界;燕闲怡情,展现了三五知己,林泉之下,琴书相伴的明代文人诗意生活;文心所寄,邀您感受明清文人倾注于造物之中的独立精神追求,他们亲自设计的茶器、印章及书画的笔墨之韵,不仅是物与心的浑然一体,更成就了独一无二的 “潇洒出尘之想”。
部分展品展示
展览以“文人生活”的视角切入,旨在启发观众思考明清文人精神世界与审美方式的同时,为观众打造一场穿越历史、静观内心的文化之旅。明清文人的生活方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种可触、可感、可观,可思的生活智慧。我们诚邀各位观众朋友们到展览现场,放下疲惫的心灵,休憩、沉思片刻,重拾生活的从容与丰盈。
重点文物推介:
江深草阁图 明 唐寅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这幅唐寅所绘绢本设色山水,画面构图独特,左侧疏朗,右侧险峻奇特。石壁之上见有二松虬结,将山石紧密包裹,松针描画精细。二松掩盖下有一茅亭,亭立于江水之上,有一文士凭阑清坐,正观赏着不远处崖壁上奔流直下的山泉。松荫遮蔽的石壁间一条蜿蜒石径通往山下江边,一童子肩挑水桶正拾阶而下,回首张望。最下方有唐寅一段落款:“五月江深草阁寒。苏门唐寅写赠次明吴君。”在画面左侧空白处由上至下依次有沈周、吕㦂的两段跋文都以长者口吻,劝诫唐寅应精心科举,期盼能够早日取得功名。
行书轴 明 倪元璐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这件行书立轴,通篇用笔苍古劲爽,行中带草,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宽疏。其结体取法颜真卿厚实劲健的骨架和笔意,风格奇倔刚毅,于明末自成一格。书中浓淡的墨色暗合着晚明士人特有的刚烈气节,恰与其书法中力透纸背的倔强风骨互为表里,正是解读晚明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珍贵范本。
青花洗象图笔筒 明崇祯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笔筒为圆形,筒身微束,平底。通体施白釉,釉面莹润,釉色微微泛青。口沿及外底无釉露胎,胎体坚致,胎色细白,留有细密旋坯痕。外口沿暗刻一周缠枝菊花纹,底边暗刻一圈海水江崖纹。腹部采用通景式构图,以青花绘人物故事图。
画面以普贤菩萨为中心,他身着披肩长裙,悠然地端坐在岩石台面上,表情和善。普贤菩萨的身后立一高僧,两人一起观看、指导洗象活动。周围衬托着栏杆、树木、丛草,环境优美。远方云霭缭绕,峰峦叠嶂,群山若隐若现,烘托了祥和美好的氛围。画面情节连贯,突出了“洗象”的主题,生动反映了当时北京“伏日洗象”的社会生活习俗,象征“太平有象”“万象更新”。
汪节庵集锦墨 清嘉庆二十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清代由于集锦墨品种多样、制作精细、装饰华丽,能够体现文人喜好,因此备受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的青睐。此套集锦墨,一套八锭,尺寸各异,包括仙
露明珠墨、汉瓦墨、其德比玉墨、黄海松心墨、旃蒙大渊献墨、古龙香剂墨、寿墨、远烟墨。其中的仙露明珠墨和其德比玉墨,分别用王羲之的书法以及“其德比玉”填金楷书,体现出文人对高洁品德的崇尚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