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善冶若水/何以文艺交流\胡恩威

2021-10-14 04:26: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首在新一份施政报告建议成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也回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我认为,这些新政策最重要的是人才。建立交流中心是民心相通工程,文化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合作。不少港人需要增强中华文化意识,在艺术、教育、体育等方面与内地对接并互相学习,如中小学艺术体育、艺术人员培训、师资人才培训等。

  为什么要在这些专业层面上对接?要说好中国故事,打好艺术教育基础,必然离不开对国家的深入认识和了解。香港的中小学艺术更应该要具体地学习,可参照内地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方法,如设立和推行普及艺术教育,乃至拔尖人才教育。这样有助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建立更强更好的艺术团队。

  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发展,需从中华文化开始,香港才有足够底蕴与西方文化进行交流。很多时候,香港社会仅把艺术交易当作交流,例如经常强调Art Basel等展会如何如何成功。这些展会侧重于艺术品销售及交易,不能说没有文化艺术交流,但其本质更似是一个金融投资活动。故此它只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部分,还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后果,比如令普罗大众觉得艺术豪宅化,并且遥不可及。艺术当然不应该豪宅化;健全中小学艺术教育需避免这些误区。因此,在我看来,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首先需要制定一套“文化体育教育法”。韩国等地已经设立类似法例,内地亦然,只是香港一片空白。

  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对外”交流,香港是否应该设立一个真正以文化交流为本的平台?像歌德学院、日本文化交流基金会那样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或者是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协会”类似平台,又或者透过贸发局、旅游协会等资源,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文化交流策略布局,才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旅游与文艺、体育息息相关。文艺、体育办得好,社会自然充满建设性的气氛,进而带来更多旅游资源。

  需考虑的还有文化设施。西九文化区目前尚未见其带动全港社区积极发展,这也应该进行一些检讨工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