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柳絮纷飞/记住他们\小冰

2022-03-30 08:57: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有什么活动?”

  “没有,待在家里。不都是这样吗?”

  “他们出去了,做义工。”

  “他们”指的是“星学汇”的年轻人。自从香港第五波疫情蔓延后,人人唯恐避之则吉,待在家里隔着时空打理工作,线上聚会,云里学习。但是“星学汇”人看到了外面的需要,看见了就待不下去,忍不住要冲出去逆行。

  这波人的义工活动早在二月份已经兴起,他们总是把握得住机会,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社会需要有人做什么事。

  “Omicron来势这么猛,需要帮助的人一定不少!”

  “该做义工了!”

  那天接到一个朋友的求助电话,启发了会长林展鹏和秘书长伍文彬。那是本轮疫情爆发的初期,他们带领星兄星妹们干了起来,并在二月二十七日正式组建义工队伍“星战疫小组”。

  这里需要药品,那里需要食品。在病毒爆发式上升之时,他们自筹资金组织货源,联同在内地求学的港生组织京港联、鄂港联、川港联,关注需要救助的家庭和弱势群体,尽己所能地帮,给危难中的人解燃眉之急。

  每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便记录下对方的所需,继而穿戴严实,抓起抗疫包就走街串巷。闹市区要深入,偏僻的乡下也走过,没有报酬,像快递员似的哪里需要哪里去。只为“尽点绵薄之力,让收到物资的患者药到病除,让密接者度过危险期。”可能感染和感染的后果,他们完全忘了。

  救火似地送物资,他们大多没有车,走路兼搭乘巴士港铁,将求救者的所需送到楼宇,如果对方已经感染,把物品放在家门口就悄悄离开,连感激的面容都不曾见到,过后才通知对方开门取货。

  点对点,户对户,帮一个是一个,送了一户又启程下一户。抗疫前线是危险的,但是总得有人去,年轻人们承接了义不容辞的担当。在追求经济效益也追求通过付出获取回报和享受的香港,这种精神和行为,为人所敬佩所感动。

  他们幹过不少的好事,眼睛里一旦看到要做的事,便义无反顾跻身前列。那是一份没有收入的副业,他们对之充满了激情,这次又给自己多年来的义工身份,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疫情义工是特别的,除了奉献时间和精力,还承受着健康和生命风险的压力,所做之事不同于寻常状态下。“星战疫小组”的特别还在于,在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群体中,他们彰显了活力。

  疫情义工的精神给我上了一课,关于审视年轻人的先锋力量,关于回击“人情薄如纸”的说法。我们记住了他们!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