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一起品品\李 梦

2022-04-28 04:24: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品品》演出效果图,观众可在空间内自在游走。\作者供图

  爱吃如我,听闻不加锁舞踊馆将于五月六日至九日演出剧场作品《品品》,便忍不住想:这作品,会否与食有关?

  果不其然。近年获奖众多的不加锁舞踊馆驻团编舞邱加希,邀约六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于《品品》中呈现各自对于“食”的思考与联想,当然,也尝试吸引观者行得更远些,思考“食”与生活、与情感的关联。六个口,组成“品品”;众口难调,偏要一试。

  疫情蔓延的两年多,邱加希时常思考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呈示周遭环境的变动以及人们当下的生活景状。与以往的编舞作品不同,邱加希今次并未将自己定义为“编舞”,而更像是在扮演“策展人”的角色。她的六位艺术伙伴,将演出地“牛棚艺术村十二号单位”视作近似“画廊”的空间,在其中轮番呈现不同形态且性情各异的篇章。而“策展人”的作用,在于思考如何在同一空间展现六个各具特色的作品,以及如何与六位兴趣和性情迥异的艺术家沟通及顺畅合作。对于邱加希而言,新身份带来的新挑战,是排演《品品》过程中,颇为有趣的部分。

  更有趣的是,《品品》的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入场及离场的时间,甚至可以在演出场地内自在游走与停留。在长达三小时的演出中,若遇上合眼缘的篇章,就停下来好好欣赏;若不合心意,暂时离场也不必犹疑。台上与台下的边界逐渐消弭,“看”与“被看”几近融为一体。这也是邱加希与合作的数位艺术家一同构想的巧思:今时今日,当演出空间因疫情起伏而时开时停,观众对于剧场,究竟有怎样的期待?剧场之于观众,究竟有什么意义?

  第五波疫情爆发数月,近日渐趋缓和。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正逢演出场地重开,身边不少爱好艺术的朋友纷纷相约看戏睇show,“报复式消费”试图抢回今年所剩无几的好春光。

  演出场地关闭时,每每引起我们“失去后才知珍惜”的感慨,才发觉任由科技再发达、线上表演再精彩,总难有人与人互相陪伴与沟通的亲密。有朋友相约看演出固然好,散场后可漫步月下,兴奋谈及演出中让人心动的小瞬间;哪怕独自一人入场,与身边陌生人和台上表演者共处一室,同随作品情节亲历情绪的绵延流动,落幕后也可相视一笑,仿佛有了某种默契。

  春光正好,不如一起入剧场,一起品品生活的滋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