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创作来自这城市生活/潘金英

2018-07-12 03:17:14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潘明珠受邀,为学校提供小五至六年级生“六节到校诗画创作坊”。上课内容以诗歌创作配合绘画,强调“不设限制、自由发挥”,提升小学生对中文创作的兴趣,让学生表达所想。她每一次都介绍一位诗人和其作品;带领小学生欣赏及创作,要求每个同学每节完成一首新诗及一幅绘画,均会为每个同学批改、点评,更鼓励优秀作品推荐发表。

  到校诗画创作坊其中一节,所提供之笔记,是推介诗人魏鹏展及其诗:

《我看到天空的蓝色很谦卑》/

  飞过很年轻的树/站在很年轻的墙上我能看到天空的蓝色/很谦卑/路轨走过灰色的小城/轻轻叮叮一声在天与水之间/维持最舒服的节奏/马路很大 很长 很远 泥不黑/路边的树很多年都很年轻/窗帘拉开/我从天空的蓝色听到很多鸟声/飞过

  她引领同学欣赏过魏鹏展的两首诗作後,让同学们认识了描述城市、街道、事物、空间、室景、聚会……都可用联想、比喻和加入颜色、声音等把心内感想描述及给予个人的想像画出来,写成了诗歌。

  脑海赋予人幻想力,明珠老师鼓励大家想像:如果你来写自己看到天空/海洋/树林/街市/公园/泳滩/的颜色,会很怎麼样?你会怎麼样写?你会写什麼?你最喜欢的/讨厌的是城市的哪儿?

  的确,写诗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可来自生活中的城市啊。魏鹏展在《文学是人学》说得好:我们走进一幢大楼,建筑的装潢、设计,背後反映的是人的分工,人的文明,当中有事物的神韵。我们在街上走,街上的路灯、路上的车,路边的商店,每一样东西都呈现社会的文化和分工,呈现的除了事物的神韵,还有人的思想内涵。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裏,我们要对“人”有兴趣,对“人”要有情;以同情与共鸣的心去感受“人”的情脉和事物的神韵。

  潘明珠要孩子们先确定主题,再观察或想像,然後尽情加入联想,来为他们喜爱/讨厌的城市一隅作首小诗,难怪同学们创作思潮源源不断了,写的童诗也颇传神有韵呢!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