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怪异的《In.visage.ble》/杨 骐

2018-07-18 03:17:18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年头开始算起,在本地上演过的现代舞作品数量已是相当惊人。以二十分鐘左右的短篇作品为例,从香港艺术节和三大舞蹈团,到小型舞团自己举办的舞蹈平台,已有不下三十支舞。但说到近期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支连名字都很怪异的《In.visage.ble》。

  当剧院熄灭灯盏陷入黑暗,细碎的电波声夹杂沉重的呼吸声在暗中蔓延开来,令观众颇有进入了鬼屋的感觉。我们的视觉被封闭,但听觉却随之灵敏了起来,诡异的声浪在耳畔愈发清晰,舞者在黑暗中起跳或堕地的声响也让观众不禁猜想他们的肢体动作究竟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接着台上有人打开了手电筒,在光束短暂又急促的扫射中,舞者们的部分身躯时隐时现,但我们仍看不清他们的动作,依然需要凭藉想像来拼凑舞台上的光景。而当越来越多的舞者打开电筒,我们终於得以看清他们的身形,甚至照射出了部分舞台的布景结构。台上和台下充满着“窥看”的慾望与“被看”的制约。

  最後当舞者们都已撤离,舞台的灯光全数打开,空空如也的台上仅剩一件白衬衫、一张椅子,和椅子上的骷髅头骨,却没有“人”的容身之处。真相只有一个,但观看的角度却有无数种。黑暗中我们只能靠舞者手中的电筒发出的光亮来视物,电筒的光束就似一道道目光,而我们目力所及的都只是舞台的一个角落而已。被照亮的部分,或许只是他人想让你看到的冰山一角,我们被赋予的权力和知识的同时,也不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全然的自由、全然的正确,就像物理实验中的“理想状态”一样,是不存在的。

  年轻的编舞者Ivan想以现代舞来探究身体、光线、声音和人的存在之间的关係,对不常接触现代舞的观众来说,这支作品或许太过抽象,不易消化。不过,这也是现代舞的魅力所在。现代舞是逆反古典芭蕾的存在,它的动作不必精準到万无一失,叙事也不强调起、承、转、合的格式,反而很注重“片刻”所带来的快感,一些碎片化的情绪或思考带来的衝击,反而更引人入胜。在似懂非懂之间,任凭你的想像力遊走、迸发、绽放,将看似不易消化的作品化作一份独一无二的体悟。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