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閒聊,不知怎地就讨论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动画”。《变形金刚》、《多啦A梦》、《名侦探柯南》……时间再往前推一点,《阿凡提》、《邋遢大王》、《葫芦兄弟》……“呀,这是什麼,我怎麼听都没听过。”九五后在群裏发问。有个八○后的人回覆道:“这都是我们那个年代最经典的动画。”
九○后、○○后只知道日本和美国的动画,这并不奇怪。这两个国家动漫文化输出强劲,不仅因为产业完善,更因为人物饱满,故事情节跌宕,反映一定现实意义,再加上不停拍摄真人电影,全方位覆盖各年龄层受众。动画,是美日两国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比之下,内地动画产业的情况不容乐观。上文提到的几个作品,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动画。在那个年代,上海美术电影製片厂製作出品了大量优秀的国产动画,比较知名的,还有在国际上获讚誉无数的《大闹天宫》等,陪伴一代国人成长。进入九十年代,面对美国和日本的动漫衝击,并不擅长市场运作的内地动画製作公司逐渐被边缘化。市面上充斥着外来动漫,陪伴孩子长大的变成了美国队长和江户川柯南。
儘管后来出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注意》等国产动画,製作精细度比不上曾经那些佳作,故事也显得格外幼稚低龄。就算孩子们幼年时喜欢看,稍微长大一点,还是会投入更具有深度与社会意义的美国、日本动画的怀抱。
小时候,我们能在《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镜花缘》等动画裏,通过故事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其多元的表现形式,如水墨、布偶等,亦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今的国产动画,有相当一部分的风格参考借鉴了美国、日本动漫,没有了自己的特色。这也难怪带有浓浓国风的《大鱼海棠》和《大圣归来》两部作品让无数人眼前一亮。
动画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这个市场应该被重视起来。还是希望有朝一日内地动画市场能再次百花齐放,重现往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