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编辑职能/凡 心

2019-02-18 03:18: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多年来与出版社合作,认识了许多编辑。不分老中青,有的成了朋友。

  年轻时遇到的编辑,多比自己年龄大,有的还是著名作家。他们负有发掘新人、扶植新人的责任,往往有精深的文字功底,独到的审美眼光,与人为善的情怀和谆谆善诱的态度。我们在写作上成长的一路,有这些编辑的付出。如今人虽散去,甚至阴阳相隔,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从未敢忘却。

  发表的第一篇散文,由著名散文家秦牧先生在广东文学作品期刊《作品》上签发。在这之前我已被推荐进一个“写作学习班”,由几名老编辑就作品的构思和文字与我面对面讨论、琢磨。对於一个忽然闯入文坛的年轻女孩,他们怀有父母心与兄姐情。

  后来又与各省的文学刊物合作过。稿子如需修改或不可用,编辑多附上意见详细的信件,有的写有三四页。记得当时《人民文学》的一名老编辑李朝银和上海《收穫》的主编、巴金老的女儿李小林,都曾为我的稿件写过长信。那些信件现出实意真心,后来还互问家常。现在想起那些笔墨,还是心存温暖与感激。

  今天老矣,合作的编辑都是后生。时代变化,对编辑职能的理解不同了。“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令年轻人追求效益。谁还会给作者写那几页甚至交友?给个短信就不错了。该怪的还是通讯太发达、人情已变淡吧。

  少数年轻编辑没有能力与阅历判断作者的特点与能力,对作者欠诚恳尊重,把出版界的公序良俗也置之脑外。一位作者为出版社策劃了一套书,作了四个月的前期準备,未料出版社却因交稿时间不合意,瞬间就换了别人。他们只想做“一锤子买卖”。

  文字修改有时更令作者哭笑不得。好编辑是要把错的改成对的,要改得更加到位。我在此栏的文章错漏,就常得益於编辑的补救。但少数出版社小编常把对的改成错的,让作者提心吊胆,怕作品出街后招骂。人家骂的是作者,不是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