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即兴判断/骗案与苦主/侘寂

2019-04-20 03:17: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刚接到一个电话,说我在内地牵涉了案件,让我去协助调查?”一个很少去内地的同事Alex放下手机,脸上写满困惑。“不要理会,这是诈骗来的。”周围的同事立刻七嘴八舌起来,原来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接到过这样的电话。

  自称入境处、海关的人,说著一口有口音的普通话,通知你需要联繫他们的职员,协助调查你在内地牵涉的罪案。

  这是诈骗电话最为惯用的说辞。在过去几年,不少人中招。涉案的被骗金额,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根据调查,电话骗案中,超过七成的受害者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其中不乏涉世未深的学生。当局出过多种多样的防骗提示,其中被提及最多的,除了自身提高警惕外,还有提示家长留意子女的行为。特别是在通话时,如果孩子躲躲闪闪,面露难色,就要主动关心。

  比起电话骗案,更能造成巨大损失的,是金融骗案。最为常见的就是“伦敦金”、“虚拟币”,层出不穷,比比皆是。我记得有一次在尖沙咀的一家小食店就餐,身边就坐著一群说普通话的人。由於说的内容实在无法不令人生疑,便竖起耳朵听了几句。一听才知道,这是一个传销团夥,其中两人正在给另外两人“洗脑”,说这个钱如何好赚,稳赚不赔。大庭广众之下谈起这些,丝毫不避讳。用餐结束后去洗手间,又遇到另一群人,都在说著上午的培训如何如何,下午又要如何如何,这次回去能拉多少笔投资生意……

  很多人身在局中不知局,一世身家,就这样搭了进去。这两天看到不少传媒在做专题报道,其中有三个追访案例,说的就是堕入伦敦金骗案的苦主这一年来的辛酸生活。有的人被迫走佬,有的人一天做三份工,有的人至今还瞒著家人。

  身边也有人不幸中招,被骗万余元。问及为何堕入陷阱,答曰:“也是相信了朋友,看对方抱有赚钱的宏图大志,便给了几万”,对方无奈笑笑,“当然,面对高息回报,自己也动了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