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艺加之言/《下十字架》/王 加

2019-09-11 04:24: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欧洲掀起了一阵对言简意赅的圣经故事进行美化并润色的创作风潮。由鲁汶“伟大的弓弩手行会”委约罗吉尔.凡.德.维登绘製的早期经典名作《下十字架》便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诞生。这幅可能作为三联祭坛画中屏、模拟祭坛形状呈“凸”形的名作描绘了耶稣基督在被钉死在十字架后被包括圣母玛丽亚在内的九位亲友缓缓抬下,围绕其遗体哀恸的场景。画家运用绘画的平面语言实现甚至超越了壁龛内带有立体浮雕的传统祭坛所具备的功能和视觉表现力。耶稣摇摇欲坠的躯体与面无血色瘫倒在地的圣母以相互呼应的身姿构成画面的核心;身边痛不欲生的众人则均向中心聚拢。相比较恩师罗伯特.康平的同题材三联画,凡.德.维登在承袭中世纪传统的纯金色背景基础上,除了将画面内容彻底精炼简化进而突出主题,还主观地将几乎和真人等比大小的人物“挤压”进画框中,结合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传神精道的神态刻画力图营造令观者屏气凝神的不安感。此作的点睛之笔在於挂在多人面颊上晶莹剔透的泪珠。这一展现出比同时代大师扬.凡.艾克更富人情味、更感人至深的细节描绘,以其超越时代及宗教信仰、令观者感同身受的普世情感诉求成为西方艺术史中伟大的杰作之一。

  《下十字架》不仅堪称是出自西欧低地国家的最具影响力的基督受难题材作品,更是影响并主导整个十五世纪欧洲艺术发展趋势的巨製。画作自完成后便令凡.德.维登在佛兰德斯地区名利双收,在他众多追随者中最著名的当数汉斯.梅姆林。他於一四五○年开启的意大利之旅则将其名望扩展至亚平宁半岛,以其作品中虔诚的宗教光辉与细緻入微的情感表达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十字架》的版画印刷品在画家去世后於全欧範围内广泛流通,并被大规模複製、效仿和借鉴,直到十七世纪才因审美喜好的改变而销声匿迹。待到十九世纪中期,画作终得以重现往日辉煌。

  (影响西方艺术史的百幅油画名作)

  微信公众号:Jia_artscolumn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