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作为“文体”的网络/胡一峰

2019-12-06 04:27: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一次学术活动中,我讲到现在“网络文艺”很热闹,甚至成了一种标籤。不过,这个概念值得认真推敲,有的文艺作品的题材和网络密切相关,并不被认为是“网络文艺”,还有的作品内容和网络毫无关係,只因为在网上传播,就戴上了“网络文艺”的帽子。互联网继续发展,网络文艺总会取得独立的形态。讲完后,一个年轻的与会者告诉我,有一种软件生成的“对话小说”,不妨一读。

  我下载软件一看,果然很有意思。“对话小说”有点像剧本,情节和故事由对话完成。不过,“对话小说”模仿的是社交媒体的场景,基础的文本形式是对话框,这让阅读者有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彷彿自己成了小说中的对话者之一。当然,代入感本身并不新鲜,读《红楼梦》把自己假想成贾宝玉、林黛玉的代不乏人。新鲜的是对话小说给人的代入感来自於网络经验。

  为此,“对话小说”可算是网络文艺独立形态之一种。一来,它有非此不可的网络创作工具,就好像摄影的工具是照相机,电影的工具是摄像机。二来,它的创作和接受的经验都源於网络生活体验。

  近来,机器人写诗作文很受关注。其实,不论视为写作的主体还是工具,机器人写作目前仍是人类传统写作的复刻。而在“对话小说”裏,网络经验与网络形式实现了结合,内容因为形式化而变得与众不同,形式则因承载内容而拥有了独立地位。我以为,这样的结局才能让网络文艺真正成为一种“文体”。也正是“文体”上的突破,才让我们得以确认网络文艺之新具有文艺史的意义。

  事实上,又何止文艺,网络对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影响,都在催生着独立的形式。或许也只有独立形式产生时,网络文明的新形态才能真正诞生吧。推荐我阅读“对话小说”的网生代,是这种已露头的新文明的主人,必须报以理解和敬意。

点击排行